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通辽地区以田间4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甜菜株高、根粗、鲜重冠根比等生理性状的变化及其与块根产量、舍糖率、产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株高、鲜重冠根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粗、块根鲜重、叶鲜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上都表现出:B3处理〉B2处理〉B1处理〉B4处理。综合评析得出B3处理(即9.0万株/hm^2)为最适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2.
茶树鲜叶有一股青臭气,但经过合理加工的佳茗却具有浓烈的清香味。绿茶的加工虽有大致相同的工艺,但由于制法不同,其产品的特色各异,如:茗眉、毛峰、龙井、瓜片、珠茶等。形成这些不同的外形特点,主要在于制作时手法的掌握程度不同,其中温度的控制乃形成绿茶色、香、味等内质因子的关键所在。本试验的目的是,采用两种不同的制法以期改变其内含物的含量,从而提高茶叶品质。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两种制法的成品茶进行了生化测定和感官审评。兹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汪松能  黄永发 《中国茶叶》2009,31(12):28-29
对栀子花茶的不同窨制方法、窨制次数和窨花时间等进行了比较试验,得出适宜栀子花茶窨制的工艺参数,按此工艺加工,能在兼顾加工成本的前提下,获得香高、味鲜醇的栀子花茶。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精湛的技艺和文化。在茶艺活动中讲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茶具在茶艺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正所谓好茶配妙器,妙器泡好茶。  相似文献   
6.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先祖神农氏发现并利用了茶。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茶与茶文化已成为国粹,并走向世界。这是华夏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三色环茶采用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品质特征是:外形完整美观,圆环状,一环套一环。内质香气馥郁,滋味鲜醇,汤色红黄。用玻璃杯冲泡,红、黄、绿三环茶悬浮在茶汤中间,色彩缤纷,赏心悦目。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前岭绿茶     
前岭绿茶,是我所茶厂所产,1985年在全省三级“赣炒青”评比会上,名列第一,荣获省优质茶证书。前岭,即南昌县岗前岭,位于抚河之滨,层峦叠嶂,岗岭起伏,林木葱郁,雨量  相似文献   
9.
茶园覆盖纱网进行设施栽培 ,利用纱网隔虫 ,保护天敌 ,应用天敌和农艺措施控制茶树害虫 ,不用化学防治 ,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研究结果表明 ,纱网茶园的害虫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天敌种群数量增加尤其是蜘蛛 ,全年没有使用农药防治害虫 ,而露天茶园全年用农药防治害虫 5 7次 ,鲜叶产量增加2 4 13% ;另外 ,纱网还有改善茶园小气候的效果 ,冬季保温防冻和夏季降温抗旱 ,提高茶叶品质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