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病害之一,近年发生危害日益加剧,晚稻早广二号更显得突出,严重地影响着产量的提高。研究水稻恶苗病田间分布型,对阐明其群体动态,发生规律,提高取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在二晚早广二号田作了调查研究。现将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褐稻虱在我县连续大面积严重发生。为了探讨有关栽培措施对其发生量的影响,特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1982年二晚、1983年早稻的氮肥、钾肥、栽插密度的正交试验结果,整理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杂交早稻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促使早稻病虫群体结构及其消长为害起了新的变化。针对这情况,我站自1988年起参加了省植保植检站组织的“杂交早稻主要病虫发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策略”研究协作组。现将3年来试验研究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昆虫的空间分布是昆虫种群属性之一,研究其分布型,不但为试验设计、调查取样、资料统计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是昆虫种群生态和害虫测报、防治的重要基础理论。稻螟的空间分布型,二化螟国内尚无报导;三化螟据尹汝湛、赵善欢等(昆虫学报,1954)研究结果,幼虫属核心分布型但稻螟发育进  相似文献   
5.
稻螟不同分布型调查取样方法和取样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螟的调查取样方法与其分布型关系密切,不同分布型采取相应的取样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才能更符合客观实际。取样方法确定后,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取样数量,取样过少则估值量不准确以致无用,取样过多则工作量大。为此,自1975年以来,在研究其分布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分布型的调查取样方  相似文献   
6.
稻螟危害的枯心或白穗(含死孕穗、虫伤株、下同)率是检验螟害程度和防治质量的依据。螟害率按常规方法需要逐丛、株地调查,工作量即大且烦锁。为了简化调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现将1975年以来,调查大量资料,经过螟害丛率与株率的相关性测定,然后拟订螟害丛率推算其株率田间应用表,整理于后,供生产实践上参考。一、二、三化螟造成枯心丛率与株率关系经24丘稻田螟害丛、株的全群查算,并列成相关计算表进行检验(表1)。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近年来随着水稻生产条件改善,发生为害有所上升,尤其是晚稻,有的年份发病较重。为了探讨此病在田间的分布型和取样方法,笔者于1982年10月间对20丘晚稻的病粒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稻飞虱是我县水稻后期重要害虫之一,虫量最大时期,一般白背飞虱在7月上中旬,褐稻虱在10月上中旬。影响这两个时期发生量的因子,据笔者对本站多年系统调查资料与当地气象资料的分析,在我县栽培制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气象因子将起着主导作用,即分别取决于当地当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中下旬的气象因子。凡5月中旬至  相似文献   
9.
两索线虫Amphimermis sp.属于线虫纲Nematoda索科Merinithidae,寄生褐稻虱。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省已有报道。为了探讨褐稻虱防治的途径,我们在1980——1982年对寄生褐稻虱的两索线虫寄生率和寄生强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1.三年自晚稻田捕得褐稻虱6533只,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序贯抽样检验螟害程度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三化螟由于一年发生多,分布面广,为害较重,故要普遍且多次(最少4次)调查螟害程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植保公司,合作防治等形式的广泛推广,更需要普遍进行田间检查防治质量和水稻受害程度是否超过了经济允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