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3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索单季稻药剂拌种控制秧苗期白背飞虱传毒能力,进行了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对秧苗素质影响与白背飞虱持续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120拌种处理对秧苗素质有较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对田间白背飞虱发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对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毒能力因带毒率低田间难以查到病株,对控制传毒能力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台州西兰花病虫组合发生规律,揭示主要生育期病虫组合发生为害特性,应用蔬菜病虫测报调查办法进行定点调查和普查,结果表明台州西兰花整个生育期主要发生病虫害有20种,其组合发生为害主要有3个盛期,第1个盛期在苗期,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猝倒病和黑腐病为主体,相对集中为害较重;第2个盛期为西兰花莲座期和花蕾生长期,主要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银纹夜蛾、菜青虫、菜螟和黑腐病为主体组合发生为害;第3个盛期主要为迟熟西兰花采收后期,突出表现为小菜蛾和菌核病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于2001~2011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对小菜蛾种群数量运动规律及季节性消长规律进行了长期定点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西兰花小菜蛾种群运动态势在监测的11年中呈螺旋式下降,年度大发生频率约30%;生长季节其发生消长随西兰花生育期推进而逐渐加重,全季主要有两个发生盛期,第1个盛期在西兰花的莲座生长期和花蕾生长期,发生频率47%,第2个盛期在结球采收期,发生频率40%;气温(T)对小菜蛾种群数量(M)发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为:M=0.221T+0.0457或M=-0.034T2+1.4912T-9.4889。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褐飞虱种群数量灾变规律,提高监测预警水平,2012年对单季稻甬优9号露地栽培与笼罩栽培处理的褐飞虱种群数量消长与为害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无论在露地状态,还是田间笼罩状态下,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均出现在水稻拔节期(8月中旬)至孕穗期(8月底至9月初),然后种群数量快速上升,直至9月底水稻乳熟期达种群数量高峰,致使田间陆续出现冒穿、倒伏灾变.经统计分析,单季稻拔节期褐飞虱虫量(m2)、孕穗期褐飞虱虫量(m3)与产量损失率(y)关系模型分别为y1=2.840 9m2-18.940 1和y2=1.249 8m3-11.0669.故在单季稻区对褐飞虱的灾变预警应以8月中旬和9月上旬的虫口密度为主要指标,即一般虫量达到7~10头/丛时就应发布预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秋季黄瓜苗期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9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 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黄瓜秧苗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3.7049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所引起的;当(≥3.7049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几种抽样方式比较测定,以五点式为最佳,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N=1/D2[5.2851/ +0.1063],Tn=5.2851/[D02-0.1063/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