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重要病原细菌。Xcc中效应蛋白与植物互作机理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在已经测序的菌株Xcc 8004中, Xc_2994基因预测编码一个III型分泌效应蛋白XopXccP, 其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探索XopXccP的生物学功能, 我们构建了Xcc 8004菌株的XopXccP基因缺失突变体, 结果发现XopXccP基因缺失后, 病原菌在多个甘蓝、花椰菜以及模式植物拟南芥(Col-0)上的致病性显著下降, 甚至几乎不致病。同时, 采用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花序的转化方法, 获得了转XopXccP基因拟南芥纯系, 经过诱导效应蛋白XopXccP在拟南芥中表达, 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出现类似病斑的细胞死亡。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 XopXccP是一种毒性蛋白, 是Xcc 8004对多数十字花科植物致病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巴西橡胶树叶片的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与光合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同一品系不同物候期和不同叶蓬以及不同光强下的叶片,其叶绿素含量、光合活性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都不相同,但变化方向一致,即叶绿素含量高(或低)、光合活性强(或弱),则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也强(或弱),三者呈正相关。橡胶树不同年龄或不同光强下的叶片,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与光合活性的相对比值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正>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热带豆物牧草中重要的属,是改良热带高酸、低肥草地的优良草种,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柱花草炭疽病自从1987年首次在巴西发现以来,随着柱花草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其为害广泛而严重。在美洲、澳大利亚、亚洲和非洲都有柱花草炭疽病的报道。一、症状及为害情况柱花草炭疽病的症状随着不同的柱花草及环境条件而有所变化。一般地说,在高温  相似文献   
5.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研究OsPK1过表达对水稻的影响。将CaMV 35S启动子驱动的OsPK1的全长CDS序列导入到日本晴基因组中。选择3个过表达转基因系作为代表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植株在株高、分蘖数、穗长和千粒重四方面接近野生型水稻,结实率略下降,但每穗饱满种子数明显增加。通过定量RT-PCR分析,发现有4个代谢酶在过表达植株嫩叶中表达存在着上调或下调。用GC-MS方法检测糖含量,显示OsPK1过表达株系中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蔗糖的含量与野生型差异不大。总之,对OsPK1过表达株系的鉴定,有助于更好了解OsPK1的功能,并且每穗饱满种子数明显增加具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甘巴草(Andropogon gayanus Kun-th,Gambagrass)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起源于非洲西部热带地区。该牧草于1973年由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的B.Grof博士从尼日利亚引种到哥伦比亚,经过多年试验,表明具有耐酸、耐瘠、耐旱和高产优质等特性,目前是南美热带草原最好的禾本科牧草之一,已在南美大多数国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低温冷藏对橡胶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以(25±2)℃、常规增殖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对照,测定在(6±2)℃、添加外源抗氧化剂的低温保存培养基上生长25 d的胚性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抗氧化酶活性、恢复生长、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结果表明:低温冷藏胚性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比对照的显著降低83.1%,但细胞活力相对强;低温冷藏胚性愈伤组织的SOD、POD、CAT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GR酶活性比对照的显著增加4.21倍;恢复(25±2)℃、正常增殖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相对生长量、体细胞胚诱导率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但植株再生能力提高47.2%。综上所述,低温冷藏条件下,外源抗氧化剂能有效保护橡胶树胚性愈伤组织,可进一步优化保存条件以延长保存时间,为今后利用低温保存橡胶树优质胚性愈伤组织,避免因频繁继代引起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胚性的衰退,妥善保存橡胶树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水稻类病斑突变体会提高病程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为进一步探索类病斑突变体抗病抗逆的机制,本研究对突变体spl41的形态性状、生理、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spl41是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品种‘黄华占’,获得的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结果表明,该突变体从三叶期开始出现红褐色坏死斑,斑点数目随植株生长增多并导致枯黄衰老;突变体spl41类病斑的产生使株高、穗长、分蘖数、千粒重及结实率显著下降,并导致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台盼蓝、NBT和DAB染色结果显示突变体spl41病斑部位有大量的死亡细胞并伴随着H_2O_2及O_2^-的积累,表明spl41植株病斑部位正在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抗病性鉴定表明,突变体spl41相比于野生型对7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增强;qRT-PCR分析表明PR1b、PR3、PR4、PR5、PBZ1和Cht1病程相关基因在突变体spl41中表达量上调。这些结果为探索植物抗病机制及选育植物抗病新材料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9.
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壮苗匮乏,是制约海南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通过花药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来获得具主根的体细胞再生植株组培苗,从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别、初代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培养方式的筛选以及花药体胚植株的再生和移栽等方面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海南白花油茶花药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海南白花油茶未开花蕾的横径为1.19~1.30 cm时,花粉发育多处于单核靠边期,此期的花药是诱导花药胚性愈伤组织的合适外植体;适用于海南油茶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代培养基为改良MS配以NAA和K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适宜的培养方式为暗培养;花药胚性愈伤组织在NAA、BA和Z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可再分化出体细胞胚和诱导体胚成熟。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原细菌通过III型分泌系统将大量的效应蛋白分泌到宿主细胞内,从而抑制宿主的先天免疫。效应蛋白Avr Xcc E1广泛存在于黄单胞菌中,然而关于Avr Xcc E1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和拟南芥互作模式系统,发现来自Xcc8004菌株的效应蛋白Avr Xcc E1对于Xcc8004在拟南芥上的全毒性是必须的,并且Avr Xcc E1可以抑制病原细菌鞭毛蛋白Flg22诱导的FRK1(Flg22-induced receptor-like kinase)基因表达,但并不抑制Flg22诱导的M AP激酶活性。通过Avr Xcc E1与GFP蛋白的融合表达,证实效应蛋白Avr Xcc E1定位在细胞膜上,并且细胞膜定位对于Avr Xcc E1在拟南芥上发挥毒性功能和在大白菜品种"中白83"上发挥无毒功能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