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原菌致病变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4~1985年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三个菌株与玉米茎腐病菌的四个菌株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致病性、形态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均为一致。因此、本病的病原细菌可以认为是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 chrysanthemipv. zeae)。与日本M.Goto(1979)报导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8-2003年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测定了杂交水稻不同组合、不同生育期的发病率,以及秧苗期与大田期的侵染机率,分析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前后作发病率关系:M=1.6822m 0.1049,以及株发病率(M%)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Y=0.9776M-0.1935;阐述了灰飞虱不同虫量(X)与发病率和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秧苗期为Y1=12.1841X1-1.0784,大田前期为Y2=4.5159X2-0.4620。在拟定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秧苗2-5叶期和大田初期为防治适期,并制定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策略性防治指标为前作穗期防治的黑条矮缩痛株发病率1.0%,制定秧苗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0.15只/0.11m2、大田初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4000只/667m2(百丛带毒灰飞虱20只)。经应用验证,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稻组合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强于常规粳糯稻品种,分析了大田生产上杂交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较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近年来在我国保护地蔬菜和园林花卉上有普发、重发的趋势。据笔者鉴定,在临海市发生的烟粉虱为B型烟粉虱,1a(年)发生11代,为害时间长达9个月(2月下旬~11月下旬),并且能以伪蛹形态在大棚作物上越冬,如不加以控制会极大地影响农业生产。为此,笔者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以期为生产上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浙江省临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锦秋毛豆(日本),露地栽培,植株处于营养生长期,长势良好,B型烟粉虱虫量分布均匀,药前15d(天)内未…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2003年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测定了杂交水稻不同组合、不同生育期的发病率,以及秧苗期与大田期的侵染机率,分析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前后作发病率关系:M=1.6822m+0.1049,以及株发病率(M%)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Y=0.9776M-0.1935;阐述了灰飞虱不同虫量(X)与发病率和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秧苗期为Y1=12.1841X1-1.0784 , 大田前期为Y2=4.5159X2-0.4620。在拟定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秧苗2-5叶期和大田初期为防治适期,并制定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策略性防治指标为前作穗期防治的黑条矮缩病株发病率1.0%,制定秧苗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0.15只/0.11m2、大田初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4000只/667m2(百丛带毒灰飞虱20只)。经应用验证,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区别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与其它几种稻病的症状,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细菌性基腐病及几种相似病害的主要症状进行了比较试验和观察.巳初步分清细菌性基腐病和细菌性褐条病心腐型、自叶枯病急性凋萎型(枯心型〕、恶苗病枯死株、小球菌核病枯死株、生理性青枯及还原性物质中毒等症状特点,水稻茎基部,特别是根节部变深褐色腐烂是细菌性基腐病独有的特征,可区别于上述症状相似的病害。  相似文献   
7.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近几年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浙江各地为害渐趋严重,已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威胁。本文报导此病病原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性状的观察及测定结果,初步确定引起此病的细菌是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 Barkn.et al)。  相似文献   
8.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室内对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种带毒灰稻虱成虫 ,观察其传毒发病过程和调查田间自然发病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早、晚稻不同品种上的抗性表现和在不同生育期的感染敏感性有差异。分析了秧苗期与本田期的侵染机率 ,提出了秧苗期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治虫防病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