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验证科云昆虫诱食剂对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示范效果,将其分别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啶虫脒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混用,进行小麦蚜虫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科云昆虫诱食剂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增效作用,混用施药后1、3、7d的防效与杀虫剂单剂相比,分别提高16.06~17.20个百分点、10.16~10.71个百分点、5.60~6.77个百分点,并使小麦蚜虫死亡高峰期提前了4d,且对小麦安全。可见,科云昆虫诱食剂能够加速害虫死亡,从而有效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烟青虫是烟草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寄主植物超过70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植烟区。烟青虫多取食烟株心叶和顶部嫩叶,被害后烟株出现空洞、破损及无头苗,严重影响烟叶品质及产量。  相似文献   
3.
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阿维菌素3种农药和科云昆虫诱食剂混用,对于防治大白菜制种田蚜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药后1、3、7d的防效比其单用提高8.64~11.77、1.88~8.77、4.34~9.34个百分点,且蚜虫死亡高峰期分别提前了2、4、2d。  相似文献   
4.
5.
新奥苷肽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及增产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奥苷肽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为验证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剂量,2013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施药,新奥苷肽4%水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50、600、750m L/hm2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0.96%、86.53%和96.13%,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新奥苷肽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明显,对小麦生长安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virus, PxGV)隶属杆状病毒科颗粒体病毒属,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病和杀灭作用,可以加工成环保安全的生物杀虫剂,用于防治小菜蛾。从病毒生物杀虫剂应用的角度,综述了PxGV的应用进展及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湿度、pH值和紫外线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采集河南自然发病的烟草.通过摩擦接种至实验室烟草后直接提取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获得了烟草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PVY-HN CP)基因;经Nde Ⅰ和Sal Ⅰ双酶切处理的PCR产物,连接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栽体pET28a( ),构建了重组质粒pPVYCP,所获得的重组质粒经过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正确插入了PVY-HN CP基因的全长ORF.序列分析表明,PVY-HN CP基因由804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7个氨基酸残基;重组的pPVYCP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茵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显示分子量为32 kDa的CP蛋白得到了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和土蜂5种天敌的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对3×10~(10) 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和对照药剂25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对甜菜夜蛾的种群控制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3×10~(10) 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对花生甜菜夜蛾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作用。施药后7d和10d,2500倍和1250倍两个处理药剂的防效均达到8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上述两处理药剂对花生田瓢虫、草蛉蜘蛛、食蚜蝇、和土蜂5种主要天敌昆虫无不良影响,对花生生长安全,可在花生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所用预防猪丹毒的菌苗,约有10余种,其中猪丹毒减弱菌苗,在我国、苏联、美国、波兰及日本等国家均已试制或应用。我们于1950年开始进行猪丹毒减弱菌苗的研究,其结果已有总结发表。这种菌苗的制造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但因其保存期较短(室温保存只有2个月),这就大大的限制了这种菌苗的应用价值,很难适应实际防疫上的需要。因此,怎样利用这种菌苗的优点,解决其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