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杂草稻对粳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同期播种情况下,和粳稻相比,杂草稻出苗时的叶片更肥长、营养生长期的植株更高、分蘖数多达4倍以上。不同生物型杂草稻的落粒性差异较大。杂草稻密度愈高对栽培粳稻的产量影响愈大。  相似文献   
2.
旱育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是水稻旱育稀植的新型专用肥,可对旱育秧苗床进行有效培肥,改进养分平衡,增加旱育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危害,提高秧苗素质,是适应我国不同稻区和不同茬口的水稻旱育秧育苗高效物化技术产品。探讨了其在水稻旱育稀植中的技术优势及原理,提出了主要的应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000 ml/hm2杀灭已出苗的杂草稻,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及蔓延。  相似文献   
4.
示范水稻病虫草害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农药减量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达到水稻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5.
稻麦轮作系统中,还田麦秸腐解产生的毒害物质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减缓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筛选适宜的耕作和水肥管理措施,通过设置翻耕(FS+PT)、泡田换水(FS+WR,2 d泡田后换水施肥)、延长泡田时间(FS+IP,施肥后泡田7d)、延长泡田时间并推迟施肥(FS+IP+FP,泡田7 d后再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同时设置不施秸秆和化肥(CK)、单施化肥(F)、单施秸秆(S)以及施秸秆和化肥(FS)处理,比较在施用秸秆和化肥的基础上,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泡田时间的两个处理(FS+IP和FS+IP+FP)能有效降低稻田田面水酚酸含量;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磷含量明显低于F处理;合理的施用秸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特别是FS+PT处理,其水稻有效穗数比秸秆还田FS处理提高19.9%,其次为FS+WR处理,比FS处理提高15.2%。研究表明,翻耕、泡田换水、延长泡田时间等水肥管理措施均能有效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及增加作物产量;考虑环境风险等综合效应,在麦秸还田时采用翻耕和延长泡田时间是较好的稻田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ml/hm2杀灭已出苗的杂草稻,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及蔓延。  相似文献   
7.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ml/hm2杀灭已出苗的杂草稻,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及蔓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