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中国茶树炭疽菌属病害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茶产品经济价值的提高,茶叶生产安全备受关注。炭疽菌是引起茶树病害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产品品质,威胁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茶树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茶树炭疽菌种名使用混乱,茶树与炭疽菌的互作研究也较为薄弱,而简单依靠药剂防治病害也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梳理并明确了危害茶树的炭疽菌种类;总结了现有的茶树和炭疽菌互作的研究成果,提出识别免疫(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ETI)模式是茶树防御炭疽菌的主要机制;对茶树病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展望了深入开展茶树抗病机理研究的思路,以期为制定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及选育茶树抗病良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树Mn-SO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茶树嫩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2b( )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msod,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获得转基因工程菌BL21-pET/msod。在1 mmol.L-1异丙基硫代-β-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重组蛋白得到高效表达,酶活性可达2×105U.L-1。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分子量为25 kD,与通过核苷酸推测的分子量一致。  相似文献   
3.
茶炭疽病菌毒素的致病活性及理化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茶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 Miyake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引起茶树叶片坏死,形成枯斑,类似于病原菌侵染形成的症状。对该菌的培养毒素滤液进行了生物测定,以探讨最佳产毒条件和理化性质。得最佳产毒条件:pH=5.0、25℃且于Czapek-Dox培养液中连续振荡培养16βd。将茶梢浸入毒素滤液而感毒,而后用于茶炭疽病菌毒素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4.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茶树病害监测和防御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物之间和植物与病害互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病害胁迫下植物挥发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这些挥发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检测,有望用于病害监测。植物挥发物的许多组分具有抗菌作用,一些组分还能作为植物自身或植物间传递信息的抗病信号分子。本文就病害相关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类群、挥发物在植物病害监测以及植物抗病防御反应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