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希凤  王亚娟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72-275,278
阐述了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乡镇企业的发展、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进一步加剧。分析宁夏农业生态环境投融资现状及原因,一是投融资总量不足,二是投资效率不高。提出完善宁夏农业环境保护投资体制,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拓宽农业生态环保融资渠道,采用多种融资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临沂某蛋鸡场12日龄的鸡突然暴发了以排白色石灰渣样粪便为特性的传染性疾病,并伴有呼吸道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旨在分析生猪屠宰场废弃物高温堆肥过程中其基本性质和微生物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屠宰场废弃物堆肥进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屠宰场废弃物堆肥温度、种子发芽指数(GI)、草籽灭活率、卫生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与动物粪便高温堆肥规律基本相同,但所用时间略长,pH在升温阶段大幅度升高,然后持平,最后略有降低.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总的趋势是细菌的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向堆肥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可加快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其中添加微生物菌剂3的堆肥,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较快,综合判定添加菌剂3的堆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于2011年夏季对屠宰场羊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基本性质和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废弃物堆肥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堆肥进程的推进,屠宰场羊废弃物堆肥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种子发芽指数和草籽灭活率一直呈增加趋势,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和蛔虫卵死亡率则呈下降趋势.堆肥pH值在快速升温阶段大幅度升高(平均上升了1.75),然后持平,最后略有降低(pH值平均为8.20).在堆肥过程中,开始升温阶段3种微生物数量均有增加,但细菌增速最大,从平均2.42亿CFU·g-1增加到5.16亿CFU·g-1,放线菌和真菌缓慢增加;到快速升温阶段放线菌和真菌增幅变大,细菌数量急剧减少;真菌数量较放线菌数量变化缓慢.向堆肥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可加快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添加微生物菌剂4(北京产)的堆肥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较快,综合判定添加菌剂4的堆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屠宰场不同家畜废弃物堆肥的基本性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屠宰场不同家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基本理化性质变化和微生物区系的消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羊废弃物堆肥升温最快,但整个过程中猪废弃物堆体温度最高;各堆肥在前21 d左右p H值一直呈上升趋势,然后趋于稳定,在21~90 d堆体p H值在7.9~8.5之间变化;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GI)逐渐增大,堆肥中后期,羊废弃物堆肥的GI普遍较高,而猪废弃物堆体GI最低;各堆肥草籽种子活力、大肠菌值在堆肥过程中逐渐降低;从开始堆肥后7 d,堆肥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都有所增加,细菌增幅最大;猪废弃物堆肥真菌数量在整个堆肥过程中高于牛、羊废弃物,呈极显著差异;堆肥中前期3种家畜废弃物放线菌数量差异较小,中后期牛废弃物堆肥放线菌数量最大,而猪废弃物堆肥放线菌数量在堆肥30 d后急剧下降。与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相对照,不同家畜废弃物堆肥90 d后,其p H值、有机碳及养分含量、大肠菌群值、蛔虫卵死亡率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淘汰的海兰褐蛋鸡为试验动物,在饲料中分别添加芽孢杆菌、酵母菌 次粉、芽孢杆菌 乳酸菌,观察其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组其产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蛋壳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10.
潍坊市昌乐县大柳树镇范某饲养的580只雏鹅17日龄小鹅因有点拉稀,按每只鹅每天喂服2.5片(0.25克)痢特灵(编注:临诊常用剂量为 10毫克/公斤体重,每天内服2次。),突然全部发病,3天内死亡150多只,经诊断为痢特灵中毒,采取紧急措施后及时控制了病情发展,5天后全群基本恢复正常,现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