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昆虫鱼尼丁受体及以其为靶标的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植物保护领域以昆虫鱼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为靶标的杀虫剂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近年来RyR在分子结构、功能调节,以及对以RyR为靶标的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昆虫RyR与哺乳动物RyR仅有约47%的同源性,因而是一个有效的杀虫剂靶标。昆虫RyR克隆与表达技术的成熟为新型杀虫剂的开发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昆虫RyR单通道、配体结合和免疫学特性的研究补充了RyR的电生理学数据。近年来开发的新型RyR杀虫剂通过激活害虫鱼尼丁敏感的细胞内钙离子释放通道来达到杀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具有农业生物活性壳寡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壳寡糖是一类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低聚合度水溶性的糖类,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主要评述了壳寡糖在植物生长调节(诱导抗性)、杀菌作用以及杀虫活性方面的应用,表明壳寡糖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良好的生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3.
以4,6-二氯-5-硝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胺化、取代、醚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嘌呤氧基苯氧丙酸酯类化合物1a~1k,其结构经1H NM R和M S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在200 mg/L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1f((R)-2-(4-((9-(4-氯苯)-8-(三氟甲基-9H-嘌呤-6-基)氧)苯氧)丙酸丁酯)和1h((R)-2-(4-((9-(4-氯苯)-8-(三氟甲基-9H-嘌呤-6-基)氧)苯氧)丙酸乙酯)对靶标的抑制率几乎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污染物,全氟化合物的生态环境影响和毒理效应备受关注,针对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总结了吸附法、微生物法、芬顿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全氟化合物处理工艺以及各工艺优缺点,重点围绕光电协同催化技术、光电芬顿氧化技术、光电过氧化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光电协同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光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降解速率高且适应广泛等优点,被很多学者应用于降解全氟化合物。但是目前光电协同技术在产业化及工业应用方面仍旧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工艺装置、最优运行参数和条件,并进行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5.
以乙酰丙酮、溴乙酸乙酯和2,6-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肼基化、环合、水解、酸化及缩合等反应,得到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联吡唑乙酰基类化合物 B1~B9 。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在150 g/hm2的处理剂量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 B2、B3、B6 和 B8 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生长的抑制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将吡唑环与双酰肼结构进行拼接,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报道的含吡唑环的双酰肼类目标化合物6a~6m,其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认。培养皿法测定结果表明:在200 mg/L下,化合物N'-(2-(2,4-二氯苯氧基)乙酰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肼(6i)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油菜Brassicacampestris、高粱Sorghum bicolor、萝卜Raphanus sativus和黄瓜Cucumis sativus根、茎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盆栽试验表明:在有效成分150 g/hm2剂量下,采用苗后茎叶喷雾处理,化合物6i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的抑制率均达80%;相同剂量下采用苗前土壤喷雾处理,6i对反枝苋A. retroflexus的抑制率也达80%。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生物活性良好的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利用2-氰甲基-4-(对氟苯基)噻唑( 3 )与取代氯甲酸酯( 4 )在碱存在下反应,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 -3-羟基-3-烃氧基丙烯腈化合物( 5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在试验浓度下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尤其对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ossypii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在质量浓度25 mg/L下,所有化合物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化合物 5a、5e、5g、5k、5n和5o 的抑制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