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营口地区乡镇天气预报和实况对比检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营口市乡镇天气预报和实况对比检验系统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同时,对营口市乡镇精细化预报中降水、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风力等级4项气象要素进行了简单的样本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市乡镇预报结果正确率较高,可以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汛期是本局的关键时期,为做好汛期的气象业务工作,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指挥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保证我局顺利度汛,制度本工作流程。当无强降水过程时,按正常情况下开展工作,业务人员必须每天24小时值守班。①08时整点发报、乡镇早间天气预报的订正、ASOM的上报、大喇叭发布早间预报。②10时乡镇午间天气预报的订正。③14时整点发报、并参加观看天气会商。④14时30分-15时制作  相似文献   
3.
为做好雷暴预测预警,科学防灾减灾,利用1970年12月至2010年12月盖州市雷暴资料,采用常规统计与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盖州市雷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院近40年盖州市年雷暴日数平均为25.6 d,属于中雷区。年雷暴日数最多39 d(1991年),最少15 d(2000年)。近40年雷暴日数呈显著(0.05水平)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697 d/10年;近30年、近20年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近10年雷暴日数呈弱增多趋势,增多速率为1.879 d/10年。一年中1月、12月无雷暴,7月雷暴次数最多,平均5.7 d/年。夏季雷暴最多(15.4 d),其次是秋季(6.0 d),再次是春季(4.2 d),冬季很少发生(0.1 d)。初雷最早出现2月13日(2009年),终雷最晚出现在11月21日(1971年),初雷和终雷均呈弱提前趋势;雷暴持续期平均为186 d,呈弱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依托现代气象通信网络系统,采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通过对历史地面气象资料、A0、A6和A文件自动实时解析入库,同时与省局Cmiss系统实时联通,实现气象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从而为气象服务人员提供灵活多样、详细实用的气象资料产品。该系统具有气象信息可视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可对地面气象资料进行动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FY-2E气象卫星资料、数值预报和自动站资料等,对营口地区2013年10月20—22日的持续性大雾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形势场、水汽条件和层结条件,可以得知:较弱的形势场配合南来的暖湿空气,造成空气湿度大。2~5 m/s的微风对雾的形成与持续最有利。加上前日出现降水,地面相对湿度大;温度露点差为0.1~3.7℃,空气达到饱和。K指数均小于28,且近地面存在3~5℃的逆温,层结稳定;同时,临海的地理位置也为雾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1956年1月至2014年2月辽阳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建立逐年冬季气温序列。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辽阳冬季气候变暖趋势,结果表明:1956—2013年辽阳冬季平均气温-8.2℃,最冷冬季气温-13.0℃(1956年),最暖冬季-4.1℃(2006年),极差达8.9℃。年代际间冬季气温波动较大,60年代最低(-9.6℃),21世纪初00年代最高(-7.2℃),仅60年代、80年代冬季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近58年、53年、43年、33年冬季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近58年、53年冬季升温率分别为0.412、0.445℃/10年,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冬季变暖显著;近43年、33年的冬季增温率变小,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变暖不显著。近23年、13年冬季气温呈弱下降趋势,降温率分别为-0.361、-1.051℃/10年。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气象部门的重要资料,是业务人员利用观测簿和有关材料,在全月观测数据文件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加工处理完成.本研究总结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旨在为气象同仁在操作中提供一些经验,也希望在工作中发现不足,找到更完善的报表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基于1971—2010年盖州市逐月地面风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其风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盖州市年平均风速为3.0 m/s,最大为3.7 m/s(1980年),最小为2.6 m/s(2007年)。风速月变化呈双峰型,4月风速最大(4.0 m/s),11月次大(3.2 m/s),8月风速最小(2.4 m/s)。四季中春季风速最大(3.7 m/s),秋、冬季次之(2.9 m/s),夏季风速最小(2.7 m/s)。年平均和四季风速均呈弱减小趋势,年平均风速变化倾向率为-0.031 m/(s·10年),四季中春季风速变化倾向率最大,为-0.064 m/(s·10年),秋季最小,为0.001 m/(s·10年)。4个年代中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0世纪80年代风速最大(3.3 m/s),70年代和21世纪初的10年风速最小(2.9 m/s)。近10年风速呈弱减小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018 m/(s·10年),但2008—2010年风速连续增大,应关注近年风速增大的后续趋势。生产上加强对春季大风的防范,沿海地区夏季偶有台风来袭,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节约能源,科学安排生产,基于1956年1月至2011年3月辽阳市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辽阳市取暖期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6—2010年辽阳市取暖期平均气温-4.5℃,最冷取暖期气温-9.5℃(1956年),最暖取暖期-1.7℃(2006年)。55年间取暖期气温呈极显著升高趋势(0.001水平),增温率为0.397℃/10年。取暖期内逐月气温均呈升高趋势,1—3月气温升高趋势显著(0.05及以上水平)。年代间取暖期气温呈阶梯式升高,仅20世纪80年代出现短暂降温。近58年、53年、43年、33年取暖期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近23年、13年取暖期气温呈弱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