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此虫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复杂,寄主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已经在我国部分省份发生。本文综述了我国学者在稻水象甲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和报道。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95%醇提物对5种蔬菜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鄂西北山区的鱼腥草(Houttuyniae cordata)95%乙醇浸提液为供试药液,测定了其对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豌豆根腐病菌(Pythium ultimum)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ber)5种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①在抑制的时间动态方面,不同浓度的鱼腥草95%醇提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抑制效率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②在抑制菌丝生长方面,鱼腥草95%醇提物对豌豆根腐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和大白菜灰霉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60.32%、58.50%、55.89%和55.17%;对辣椒白绢病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抑制率仅为17.19%;③在抑制孢子萌发方面,鱼腥草95%醇提物对大白菜灰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豌豆根腐病菌抑制效果明显,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5.24%、90.48%、89.47%和85.71%,且在处理浓度不低于0.000 5 g/mL时对以上4种真菌孢子的抑制率超过40%;对辣椒白绢病菌抑制作用较弱,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仅为43.48%。  相似文献   
3.
三种魔芋精粉提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魔芋葡甘聚糖提纯过程中使用磷酸,从产品得率、溶胶性能、工艺难易等方面与其他提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磷酸工艺能显著提高产品得率,而对产品的水溶胶粘性等性状影响不大,工艺也较简单.  相似文献   
4.
用蒸馏水、95%乙醇和石油醚为溶剂对采自鄂西北山区的鱼腥草进行全草浸提,探讨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豌豆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以浸膏的质量得率为指标,水浸法提取率最高,石油醚超声波法提取率次之,95%乙醇浸泡法提取物最少,分别为14.34%,9.85%,7.99%;当处理浓度不低于0.000 5 g/ml时,对豌豆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以95%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较高,均超过40%,且在最高处理浓度0.002g/ml时分别达到60.32%和63.26%.而对豌豆根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g/ml时,石油醚提取物最高,为90.00%,95%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为85.71%和59.26%.  相似文献   
5.
3种鄂西北野生植物纤维素酶提取物组合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定量测定3种鄂西北野生植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将鱼腥草、猫眼草和五香菜的纤维素酶提取物进行组合,比较各组合药物的抑菌、杀菌作用。[结果]鱼腥草、五香菜、猫眼草提取物的不同浓度组合对灰葡萄孢菌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当猫眼草浓度为4 mg/ml时,组合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好。五香菜的抑菌效果不明显,且与其他药液的协同抑菌效果也不显著。[结论]7号组合药液(鱼腥草1 mg/ml+五香菜0.5 mg/ml+猫眼草4 mg/ml)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灰葡萄孢菌和尖镰孢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其他组合药液。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猫眼草活性物质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猫眼草在常规疾病治疗、肿瘤控制以及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指示性昆虫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昆虫作为指示生物在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地质灾害与天气及气候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