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8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玉米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玉米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测定表明,该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7~40℃,适宜温度26~32℃;菌核在26~32℃和RH95%以上时,10~12h就可萌发产生菌丝;病菌生长适宜的pH值为5.4~7.3;RH在85%以上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日光对菌核形成有刺激作用,但也抑制菌丝生长,菌核对紫外线有极强的抗性,20W紫外灯连续照射6d,对其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白粉病在小麦顶三叶上的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病害始见期倒三叶比倒二叶早10天左右,倒二叶又比旗叶早10天左右.经测定,顶三叶病叶率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倒三叶与倒二叶发病率的相关系数为0.9445,且有下列回归关系:X_2=X_3-1%; 倒二叶与旗叶病叶率相关系数为0.9736,其回归关系为X_1=X_2-27%(X_1、X_2、X_3分别代表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病叶率).由此可见,白粉病在顶三叶上的始见期虽然不同,但倒二叶与倒三叶病叶率在同期内基本相等,同步发展.旗上与其下二位叶病叶率则相差25%左右.  相似文献   
3.
 据现有国内外资料报道,小麦白粉病菌的闭囊壳于小麦收获后形成子囊孢子在自生麦苗或冬麦秋苗上引起初浸染;也有资料报道闭囊壳越冬后形成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本文结果与上述有不同之处,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真菌进行单孢分离的方法有多种。如把孢子撒在水洋菜培养基上,挖取具有单个孢子的小块,进行接种(或繁殖);然后挑取单个孢子,需时较长。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我们自制了一种简单的单孢分离器,分离一个分生孢子,只需1.1—1.3分钟,单孢的成活率为10—38%。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田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l-sohaily 等研究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指出,玉米丝黑穗病菌与高粱丝黑穗病菌应为2个不同的“变种”,分别命名为:Sphacelotheca reiliana var.Zeae 和 S.rei-(?)iana var.reiliana。国内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玉米丝黑穗病菌不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为探明高梁丝黑穗病菌的地区间差异性,深入研究病菌生理分化,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进行了此项试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的混用,近来较为普遍,这是延缓病原物对药剂产生抗性的途径之一。因为病原物是生物,在杀菌剂致死率低于100%时,残留菌体会受到药剂的强烈刺激而发生变异,而且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短时间内可以受到多代重复的影响,所以长期对某种病菌单一使用某种杀菌剂,容易导致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虽然是无定向的,但总有可能产生抗药性菌株。例如,玉米黑粉病菌在长期使  相似文献   
7.
陆生植物从土中吸收水份主要依靠根毛部的根毛进行。根毛是根毛部所特有的表皮毛,它们的寿命很短,它们不断地死亡而在下部形成新的根毛部。所以说根的吸收部位(根毛部)是随着根的生长而逐渐向下迁移的。根毛吸收水份的方式主要是渗透作用。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内的浓度时,水分子的交换无疑地进入根毛内为多。所以根毛细胞能顺利地吸收水份和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假如施肥过多了,使土壤溶液变得过浓,不仅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因反渗透作用,反会被土壤保水力吸出水份。  相似文献   
8.
 在苏北徐州地区,小麦白粉病菌有性世代在侵染循环中不起显著作用。为了弄清该病害的侵染循环,我们于1981~1984年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了解白粉病在小麦顶三叶上(从旗叶起,旗叶为倒一叶,其下位叶为倒二叶,倒二叶下位叶为倒三叶,下同)的发生规律,对于及时展开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保护顶三叶功能有重要意义。我们根据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作如下分析。 一、顶三叶间发病的相关回归关系 1.倒二叶与倒三叶发病具有同步性 从图一可见,小麦顶三叶发生白粉病趋势基本一致,从零星发病开始,病叶率逐渐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玉米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测定表明,该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7~40℃,适宜温度26~32℃;菌核在26~32℃和RH95%以上时,10~12h就可萌发产生菌丝;病菌生长适宜的pH值为5.4~7.3;RH在85%以上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日光对菌核形成有刺激作用,但也抑制菌丝生长,菌核对紫外线有极强的抗性,20W紫外灯连续照射6d,对其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