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篇
植物保护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乐胺和草胺磷分属二硝基苯胺类和酰胺类除草剂。据有关单位试验,大豆苗后使用能防治菟丝子,本试验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防治效果并研究应用技术。一、材料和方法48%地乐胺乳剂由江西省临川农药厂提供,按稀释50、100,150、200和250倍五个浓度处理;25%草胺磷乳油系山东省海阳农药厂1984年产品,按稀释100和150倍两个浓度处理;对  相似文献   
2.
地乐胺属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其结构式为: 化学名称是N-仲丁基-4-特丁基-2,6-二硝基苯胺。通用名为butralino,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通过抑制杂草幼芽的生长和发育而发挥其除草作用,能被植物的根和芽吸收。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和下胚轴是主要的吸收和最敏感部位。这类除草剂主要是抑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Dawson 等人报道,草甘膦可在苜蓿生长期防治缠上苜蓿的菟丝子,而苜蓿表现安全。1985~1986年我们在大豆上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简述于下:一、材料与方法草甘膦原粉由贵州化工所提供,先配成10%钠盐水溶液,再按所需浓度稀释。对照药剂鲁保一号由宁夏平罗县生物药厂提供(1985年生产,在冰箱中存放1年)。试验地为无菟子丝污染的净地,小区面积10平方米,重复3次,随机排列,区间和重复间均留1米宽的间隔。大豆品种为83-19,夏播,行株距0.4×0.17(米),每小区5行,每行28穴,穴留1苗。  相似文献   
4.
5.
地乐胺防除大豆田菟丝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1987年,在大豆的7个生育期,以5种剂量进行筛选,提出在大豆始花期,用地乐胺0.18—0.72毫克a.i./米~2,进行茎叶喷雾,挑治1次,对已寄生于豆株的菟丝子的抑制率达100%,防效80%以上。大豆产量较不防治田块每公顷增加300—750公斤,豆粒品质(粗脂肪和粗蛋白)及发芽率与对照比无显著差异。地乐胺在豆粒中的残留量小于0.2ppm。此技术已推广2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环境中化学农药的残留、消散及其归宿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农药施用于作物上,或为了防治各种土壤害虫直接施于土壤中,这样土壤中就残留了农药。农药一旦到达土表或土中就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的作用,进而出现逸散现象。最后,由所施农药或其各种代谢物或两者兼有物构成残留物质。影响农药的残留、代谢和迁移的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