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四川各地小麦白粉菌群体中代表主要毒力基因型(v_1,v_5)的10个菌株,分别接种在25个小麦品种上,考察苗期的相互作用,并在田间病圃对各品种成株期的发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Pm2x、Pm4抗白粉病基因是高效的;含有Pm2Pm6和Pm2Mld抗性基因组合的品种,苗期对部分供试菌株无效,但成株期平均侵染系数较小,显示有一定的抗性;大多数菌株在含Pm3a抗性基因品种的苗期都能致病,但成株期发病均轻;而含有Pml、Pm3b、Pm3c、Pm5、Pm8、PmlPm2Pm9等基因和基因组合的品种,都有较高的易损性。抗性基因未鉴定的黔丰、黔花系统,肯贵阿、贵光1—2、燕小黑1—1、81夏—51l、81—7241等品种,无论在苗期或成株期对白粉病的抗性都很强。本文还就Pm2和Pm2x抗性基因对白扮菌不同菌株出现的侵染型差异以及抗性基因累加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1983年用四川的117个小麦白粉菌株在 Festival(Pml),白免3号(Pm2x)、Khapli(Pm4)、Redman(Pm5)、高加索(Pm8)、洛夫林10号,肯贵阿和81夏—5118个监测品种上测得毒力频率:V1为93.2%、V2 14.5%、V40%、V5 97.4%、V8 70.1%、洛夫林10号、肯贵阿和81夏—511上依次为59.0%、11.1%和1.7%。又利用毒力公式的形式,展示出在白免3号、高加索、肯贵阿和81夏—511 4个抗源品种上,小麦白粉菌株所出现的抗、感组合频率。在小麦白粉菌毒力监测的基础上,1983—1984年又用多菌株在田间混合接种,测定32个品种的平均侵染系数(ACI)。携有抗性基因 Pm2、Pm4和 Pm2+6的品种 Maris Templar、Yuma、CI12633等,和肯贵阿、81夏—511、81—7241品种的ACI 均极低,发病轻微。而携有抗性基因 Pm1、Pm5、Pm1+2的品种穗期的AGI 偏高。含有白免3号和高加索血缘的品种,如黔花1、3、4号和黔丰4号,是高度抗病的。而单独含有高加索或洛夫林10号等血缘的品种,感病均较严重,这在综抗矮2号、C123、775—1,Alondra“S”、Bobwhite“S”、Veery“S”等品种上高的 ACI 数值,可以反映出来。试验表明,病菌毒力频率高或中等的,相应品种的 ACI 多半也高,频率低的 ACI 也偏低的趋势,但也有个别品种例外。可以认为,毒力监测结果,可实用于推测品种田间抗、感的表现。本文还就小麦白粉菌毒力监测在使用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普遍推广甘薯经高温处理后贮藏的方法。高温处理种薯主要起促使伤口愈合增强抗性的作用。但对处理的温度和时间说法不一:有的说38—40℃持续96小时;也有说35—38℃持续48~72小时。对病菌杀伤效果也说法不一致。为了弄清不同处理对甘薯黑斑病菌三种孢子的萌发、菌落生长以及薯块不同深度菌丝的影响,我们于1977年进行了试验。 材料和方法 一、高温处理后孢子萌发对比观察:从本地黑斑病薯上分离,得纯菌种一管,同时移植在16管P.D.A.培养基上作斜面培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