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青菜、菜豆、卷心菜、番茄)中咯菌腈、虱螨脲和溴虫腈等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蔬菜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过NH2小柱净化,再用甲醇定容。而土壤样品较干净,经乙腈振荡提取1h,浓缩后定容过膜即可。采用甲醇-水为流动相,利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0nm)对待测组分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实验证明,添加浓度在0.1、0.5、1mg/kg时,蔬菜中咯菌腈、虱螨脲和溴虫腈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8.2~117.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咯菌腈、虱螨脲和溴虫腈在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kg,最小检出量为:1ng。  相似文献   
2.
杀菌剂抗性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现代选择性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是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现代杀菌剂很容易出现抗性而导致化学防治失败.使农业生产蒙受巨大损失。本文从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和治理技术等方面概述杀菌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快速检测葡萄中1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含5%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用盐包脱水,分散固相萃取剂方法净化,采用电喷雾(ESI)正负离子切换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表明,16种农药在0. 01~0. 5m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 9932),在三档0. 05、0. 1、0. 5mg/kg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为71%~114. 5%,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 9%~17. 8%之间,方法的定量限(LOQ)均为0. 05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满足目前国内外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的要求,可为葡萄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嘧霉胺在蓝莓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通过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了蓝莓中嘧霉胺的残留量,结合GEMS/FOOD中关于中国各年龄段居民97.5%位点的浆果类农产品膳食消费量及体重调查数据、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评估了嘧霉胺对中国各消费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嘧霉胺的平均回收率在97%~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5%~12%之间;嘧霉胺在蓝莓中的检测方法定量限(LOQ)为0.01 mg/kg。露地栽培模式下,嘧霉胺在蓝莓中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 3.2 d。嘧霉胺按有效成分360 g/hm2施药2次,每次间隔7 d,药后3、5、7、10 d 时蓝莓中嘧霉胺的残留量为 0.18~1.54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在膳食消费量97.5%位点处,蓝莓中嘧霉胺残留对各消费人群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小于0.1%,说明通过蓝莓摄入嘧霉胺残留对人体产生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样品提取液经充分晾干后,将毒素生成三甲基硅烷(TMS)衍生物,最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DON在0.01~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5。在0.04、0.2、1.0 m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了添加实验,在小麦粉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3.8%~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3%~8.6%。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普遍用于基层检测机构中小麦粉DON的日常检测。结果表明:面粉中DON含量明显低于小麦粒中,对田间看似健康的小麦粒是否感染DON毒素,是无法简单通过肉眼观察到的,所以对小麦粒进行DON含量监测和去毒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申嗪霉素1%悬浮剂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申嗪霉素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中嗪霉素l%悬浮剂在水稻田土壤、田水、稻杆、糙米和稻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7.5%~108%。申嗪霉素在3地的稻秆和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96~2.53d、2.06~3.61d。14d稻杆、稻壳最终残留量〈0.01mg/kg(最低检出浓度),稻米、土壤最终残留量〈0.004mg/kg(最低检出浓度)。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糙米和土壤中6种杀虫剂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糙米和土壤中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氟虫双酰胺、虫螨腈和虱螨脲6种杀虫剂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浸泡过夜后振荡提取,其中糙米过氨基小柱净化,土壤无需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利用C18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65、254、230 nm)对待测组分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在0.05~5 mg/L范围内,标准品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4~1)。在0.1、0.5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糙米和土壤中氟啶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氟虫双酰胺、虫螨腈和虱螨脲的平均回收率在84.5%~11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9.3%;供试6种农药在样品中的检出限(LOD)为0.010~0.016 mg/kg,定量限(LOQ)为0.03~0.05 mg/kg。所建 立的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稻苗、稻壳及糙米中的申嗪霉素残留量方法。样品以丙酮和乙酸混合溶液提取,稻苗样品过SPE小柱净化,稻壳和糙米直接浓缩、定容,最后用液相色谱DAD检测器测定。该方法条件下,申嗪霉素的最小检出量为0.2ng,在稻苗、稻壳、糙米中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0.01、0.004mg/kg,申嗪霉素在样品中的回收率为76.6%~106.5%,变异系数为2.6%~11.5%,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
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吡虫啉和氟硅唑在草莓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吡虫啉、氟硅唑在草莓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6.3 d和9.9~11.5 d。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分别按有效成分37.5和56.25 g/hm2剂量于草莓果实为成熟个体一半大小时开始施药,共施2~3次,每次间隔7 d,于末次施药后3、5、7、10 d时分别采样测定,草莓中吡虫啉的残留量在0.022~0.16 mg/kg之间;400 g/L的氟硅唑乳油(EC)分别按有效成分45和67.5 g/hm2剂量于草莓果实为成熟个体一半大小时开始施药,共施2~3次,每次间隔7 d,于末次施药后3、5、7、10 d时分别采样测定,氟硅唑在草莓中的残留量为0.079~0.30 mg/kg。基于此残留试验数据、各类食物的日平均膳食摄入量及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计算得到中国各类人群中吡虫啉和氟硅唑暴露的风险商(RQ)。结果表明: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的急性风险商(ARQ)分别为其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18%~1.0%和10%~37.7%,不存在不可接受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的慢性风险商(CRQ)分别为其ADI值的18.6%~85.3%和68.3%~316.4%,其中氟硅唑对2~4岁幼童的暴露风险超过100%,存在明显风险,但草莓中的氟硅唑对其全膳食暴露风险的贡献率不超过3.2%,并非其主要风险源;两种农药对其他暴露人群均不存在明显膳食风险。中国尚未制定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本研究推荐的吡虫啉和氟硅唑的MRL值对消费者长期慢性暴露风险的保护水平(CPLc)分别为18~109倍和2~13倍,短期急性暴露风险的保护水平(CPLa)分别为121~725倍及6~36倍,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均较高。建议:草莓中吡虫啉和氟硅唑的MRL值均可定为0.5 mg/kg,安全间隔期可分别为3 d和5 d;但对于2~4岁幼童,应充分关注氟硅唑对其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辣椒和土壤中的申嗪霉素残留量方法。样品以丙酮和冰醋酸混合溶液提取,辣椒样品过SPE小柱净化,土壤直接浓缩、定容,最后用液相色谱DAD检测器测定。该方法条件下,申嗪霉素的最小检出量为:0.2ng,在辣椒和土壤中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1mg/kg,申嗪霉素在样品中的回收率为78.9~101.8%,变异系数为0.99~8.29%,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