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4种除草剂在双晚田的除草效果汪万宝,汤世伦,叶明珠,魏俊章,李千和,孙俊铭,邢春生(安徽庐江县植保植检站231500)近年来除草剂品种不断出现,为寻找适合我县双晚田最适除草剂,我们进行了双晚田除草剂品种筛选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设计和方法试验设...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传统文化与悠久历史的体现,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很好的切入点,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成语学习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进入中高级阶段学习的必经之路。而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主要产生的偏误有成语的形式偏误、成语的语义偏误以及成语的语法偏误。对成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成语自身的特点,结构的凝固性、意义的整体性以及风格的典雅性,二是成语其大多形成于古汉语时期,具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理解方法。三是专业性教材的缺少所造成的。总结当前留学生在成语学习中的情况,针对产生的成语习得的偏误情况,应采取教学四大环节的有机配合,多种教学法相互渗透促进,高效合理地展开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体现的。在论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意义、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300g/L爱苗EC对两种常见水稻病害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爱苗由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混配而成,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30%爱苗EC 300ml/hm~2、225ml/hm~2和150 ml/hm~2第1次药后17 d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分别为64.66%、60.88%和46.00%;第2次用药后15 d,用30%爱苗300 ml/hm~2、225 ml/hm~2防效分别51.28%、48.82%,比5%井冈霉素防效分别高出9.67%、4.4%。产量调查表明:使用爱苗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用30%爱苗300 ml/hm~2、225 ml/hm~2对稻曲病防效分别这83.87%、82.85%,比5%井冈霉素(4 500 ml/hm~2)防效分别提高为23.25%、21.75%,比20%三唑酮(750 ml/hm~2)防效分别提高1.65倍、1.62倍。产量调查表明:使用爱苗同井冈霉素、三唑酮相比具有明显增产作用。爱苗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同时提高单株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油菜田看麦娘的空间格局及取样技术。结果表明其分布为聚集分布,且属于一般的负二项分布。其理论抽样模型为:n=1.8+69.2/x,田间抽样以五点取样和棋盘式取样为佳,抽样数量以50抽样单位(0.11m2)为宜,抽样精度可达96.5%。  相似文献   
6.
余峰  叶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86-8387,8411
以芦溪县为例,探讨了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构建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旨在为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的最终建立提供参考和依据,进而规范今后土地整治工作,促进土地整治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田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本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解本病田间分布情况,确定调查取样方法,我们于1990年5月病情稳定期,选取栽培管理条件好、长势均匀的油菜田10块。每块田连查1000丛,逐丛调查病株数和各病级数,将结果记于方格纸上。将所得调查资料,经采用扩散系数、种群聚集指数、Iwao 法等6种方法统计分析,均得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合理有效安排土地整理工作的根本依据。以上饶市为例,在耕地整理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评价体系法对上饶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并划分潜力级别,并与传统的单因素法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多因素评价体系法比单因素法更全面、科学、可取,从而为今后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