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钝化修复我国北方Cd污染农田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选取我国北方生物质发电厂的灰渣为原料,经改性制成重金属钝化剂,开展等温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原位修复试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钝化剂在水中对Cd的吸附性能高于粉煤灰,最大吸附量达10 mg·g-1以上;且中性条件下,沉淀量对总吸附量的贡献率不到30%。盆栽试验中,添加土壤干重3%的钝化剂,稻米Cd降低80%以上;添加2%的钝化剂,小白菜叶Cd降低90%以上。原位试验中,添加1%的钝化剂,玉米根Cd降低53.5%,Pb降低64.4%,产量增加20.5%;添加2%的钝化剂,小麦籽粒Cd降低33%,产量增加72.5%。基于我国北方生物质电厂灰渣制备的钝化剂,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钾、钙等生物有益元素,重金属安全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2.
以兰州市41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水化学组分测试结果为依据,研究兰州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兰州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较严重,NO_3-N超标率最高,超标率为51. 2%; NO_2-N和NH_4-N次之,超标率分别为26. 8%和12. 2%。"三氮"污染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呈面状污染。NO_3-N重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城关区的掩埋垃圾填埋场和受地表排污沟渠污染区域,西固区的石油化工区,以及七里河区西南部的污灌区。兰州断陷盆地"三氮"超标点相对较少。含氮化肥使用、污水灌溉及生活污水入渗是地下水中NO_3-N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入渗是地下水中NH_4-N的重要来源。污染源类型不同,地下水"三氮"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亦不同;氧化还原条件、包气带岩性结构特征、补径排条件是"三氮"迁移转化及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市45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水化学组分测试结果为依据,研究兰州市地下水中铁、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浅层地下水中铁、锰含量总体较高,局部区域超标严重。对比1994年颁布的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率分别为62. 1%和55. 2%。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铁、锰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受黄河淡水补给,黄河沿岸傍河地带地下水水质较好,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较低。其余大部分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差,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均存在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超标现象,且超标区域分布较广。研究区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超标主要是受原生沉积环境所致,而局部河谷地区浅层水铁、锰含量超标则主要受人为污染所致。地下水中Fe、Mn离子的迁移和富集,除了与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土层性质、酸碱条件、地下水径流条件、"盐效应"有关外,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引大入秦”灌溉工程对秦王川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影响,该文在对该盆地地下水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引大入秦”工程运行前后盆地内水化学数据,利用数理统计、Gibbs图、离子比等方法,对盆地内地下水化学组分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运行前,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Cl·SO4-Na·Mg和SO4·Cl-Na为主。工程运行初期,在灌溉渗水淋洗作用下包气带易溶盐进入地下水,盆地地下水向盐化和硬化方向演化。随着工程的继续运行,包气带盐分被逐步洗脱殆尽,灌溉淋滤水的含盐量逐渐降低,其中处于盆地汇水区的平原区中部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地下水化学类型由Cl·SO4-Na演化为HCO3·SO4-Na(Na·Ca·Mg)和Cl·SO4·HCO3-Na。盆地周缘黄土丘陵区水资源贫乏,受原生沉积地层中高含量易溶盐影响,Cl·SO4-Na·Mg型水分布范围基本保持不变。盆地南部当铺一带地下水由Cl·SO4-Na型演化为Cl·SO4-Na·Mg型水。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区水化学组分受硅酸盐岩风化溶解以及岩盐和蒸发岩盐溶解共同作用,在蒸发浓缩作用下富集。盆地地下水受工矿企业污染影响较小,但化肥的使用导致地下水NO3-质量浓度明显升高。研究结果为秦王川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开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宁夏清水河平原选择典型地区建立了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场,对旱作条件下和灌溉条件下的冬小麦田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农田类型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以上渗-下渗型为主,由于地下水埋深大,任何情况下包气带水都持续补给地下水,非种植季节土壤储水为旱作冬小麦的生长提供了重要水源,灌溉显著地增大了作物蒸发蒸腾量和...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和地下水。进入地下水的石油烃污染物以苯系物为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从国内外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现状、石油烃污染地下水模式以及修复控制技术等方面,对该领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就粉煤灰固定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修复效果以及风险评价进行了总结,并对粉煤灰修复土壤重金属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区地下水矿化度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市地下水样宏量化学组分测试结果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兰州市区地下水矿化度的分布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TDS)普遍偏高,变化范围在340至18300mg/L之间,平均值为2212mg/L。广泛分布的第三系地层是地下水盐分的重要来源,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引起市区水源地地下水矿化度升高的重要驱动因素,工业污染是引起地下水矿化度升高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