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8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连作防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8~1982年,在人工病圃试验调查了抗病品种连作1~5年的田间发病情况及生育产量。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连作3年以上换种1~2年感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连作或只种1~2年抗病品种后换种感病品种,发病显著减轻,前者病害对棉花生育产量影响甚微。土壤病原菌菌量消长及土壤、病株中病原菌致病力测定,看出土壤病原菌量随抗病品种连作年限增加而减少,土壤病原菌致病力也有随抗病品种连作年限增加而减弱的趋势。抗病品种连作4年以上与只种1~2年抗病品种即改种感病品种或与感病品种连作相比,土壤病原菌量差异达极显著平准。土壤病原菌致病力差异达显著平准。  相似文献   
2.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抗性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学研究证明新疆哈密瓜花叶病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南瓜花叶病毒(SqMV)引起,大田发病以 WMV-2为主。研究证明 WMV-2的介体主要为麦二叉蚜、苜蓿蚜、桃蚜、伞形蚜,其次是麦长管蚜、叶虫甲。CMV 的介体有桃蚜、苜蓿蚜、伞形蚜。SqMV 的介体为叶(虫甲)。哈密瓜在田间感染病毒的时间与上述蚜虫开始迁飞的时间有相关性。有翅蚜的发生、消长与田间发病成正相关。6月份降雨量与病害发生,有翅蚜消长成反相关。据五家渠、昌吉等地区调查,WMV-2的自然寄主有蚕豆、豌豆、西葫芦,它们的发病时间比甜瓜早。  相似文献   
3.
甘薯黑斑病是山东省当前粮食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迅速地消灭黑斑病为害,1963年夏,我们响应了党的号召,深入重病地区,在安丘县南吾公社吾城大队,设立基点搞防病样板田。  相似文献   
4.
防治甘薯黑斑病采用综合措施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1.窖藏期采用适时收刨,掌握“四轻”(轻刨、轻放、轻运、轻入窖),“五不入窖”(病薯、虫咬、破伤、镢伤、露头青),可以将出窖病块率从16.05-22.22%压低到2.04-6.26%。2.育苗期对精选的种薯采用51°-54℃温汤消毒措施,三茬平均病苗率从70-90%下降到0.03-0.12%。3.在出窖病块率低与精选的条件下,各种药剂消毒种薯(1%硼砂,5%硫酸亚铁)都可获得相近于温汤处理的防病效果。4.35°-37℃高温育苗有显著的防病作用,三茬平均病苗率从11.28%減轻到0.38%。5.系统贯彻综合防病措施,显著地減轻大田薯块感染,病块率从12.3-16.5%下降到0-0.05%,病拐率从91.4-100%下降到0-0.5%。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选育的许多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已经收到明显效益。但是,近三十年来一些农作物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丧失现象不断发生,使其有效使用年限大为缩短。这种情况在棉花抗枯萎病品种中是否存在?对此我们  相似文献   
6.
鲁棉1号对棉花枯萎病高度感染已为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但对棉花黄萎病抗性则各地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属于耐病类型,有的认为属于感病类型。为明确鲁棉1号对黄萎病的抗性,以及对不同地区黄萎病菌的反应,我们于1980—1981年进行了三次鉴定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是山东省大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潍坊地区大豆孢囊线虫在夏大豆上年生三代,为1号生理小种。每百克土壤中有孢囊20个以上应进行轮作换茬防治,选用抗病黄豆品系8201,耐病品种丰收黄和用有效成分占豆种重量07%的35%呋喃丹液剂包衣,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传德 《植物保护》1980,6(5):21-22
胶东棉区有用棉株整修打下的枝叶沤制绿肥的习惯,沤肥时加水加土,如果沤肥枝叶采自枯、黄萎病田,则有利于棉花拈萎病菌、黄萎病菌繁殖孽生。1973年,在高密县田家庄大队无病地试验,施用枯萎病病株枝叶沤制的绿肥,病株率92.8%,死苗率88.7%,不施用这种肥料的则不发病。调查研究证明,利用病株枝叶沤肥,是昌潍棉区枯、黄萎病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为了寻找既能防止病害传播,又不影响病株枝叶处理的方法,自197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高温堆肥的试验。 一、棉花枯、黄萎病菌致死温度测定 枯萎病菌种:第一次试验用1973年从高密县田家庄大队病株上分离,石蜡封存于冰箱中的LF_2菌种(全省统一编号);第二次试验用该菌种回接棉株发病后又重新分离的菌种。两者均有菌丝和较多的大、小分生孢  相似文献   
9.
1964年通过室内药剂筛选和火炕育苗试验,找出代森铵防治甘薯黑斑病效果较好,1965年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证明0.2—0.5%代森铵溶液冷浸种薯10分钟,防病效果可以相等或超过温汤浸种。今将两年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连续三年调查分析证明,潍坊地区棉苗根病的主要种类为红腐病(Fusa-rium spp.)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ossypii)。通过对14种药剂(复合剂)室内毒力测定、接菌盆栽试验,找出多邻混剂(多菌灵 邻酰胺1:1)对红腐病菌和炭疽病菌毒力最高,防治效果最好,特别对红腐病防效尤为突出,显著优于五赛合剂。继而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证明防效良好,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