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9篇
  26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烟叶品质,进行了对植烟土壤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C/N比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有机质积累明显,腐殖化作用强,使得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比例更协调,产值高。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好,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产值与地膜单覆盖差异不显著;由于没有新鲜的有机质补充,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从而使得烟叶品质较不协调,但产量较高,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种措施对坡地红壤侵蚀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3-1995年中英就云南坡地红的侵蚀及保持方法进行了合作研究。试验分别设坡度、种植行向和不同的耕种措施为处理;供试作物:玉米;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麦杆覆盖在三个坡度上都能有效地减少径流,从而减径土壤流失;地膜覆盖产生的径流最多,造成的土壤流失最严重;两者在玉米生产季节产生的径流量和流失土量(三年平均)分别为832.95m3/ha,1.27t/ha和1084.05m3/ha、5.92t/ha,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种方式对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沿等高线种植增产效果显著,比顺坡种植增产36.6%,浅耕比翻耕的增产效果也达12.6%.在各处理组合中,以沿等高线种植、浅耕、净作玉米的经济性状最优,小区产量达21.62千克/40平方米,而顺坡种植、翻耕、净作的经济性状最差,小区产量仅12.78千克/40平方米。前一处理比后一处理的增产效果达70.9%.采用沿等高线种植和浅耕措施,可以改善玉米的经济性状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省通海县蔬菜种植制度、肥料结构、施肥水平、农药使用和杂草防除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的分析,探讨通海蔬菜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对滇中地区典型小流域———王家箐进行综合治理,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水土流失资料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治理后,试验区径流系数从0.290降到0.06,侵蚀模数从294.28t/(hm2.a)降到9.19 t/(hm2.a),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治理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了降雨产流的最小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I30,降雨产流的最小雨量从2.9 mm提高到4.5 mm,最小I30从0.027 mm/min提高到0.067 mm/min,最小PI30从0.077 mm.mm/min提高到0.300 mm.mm/min。二是降低了径流的泥沙含量,治理后的泥沙含量减少65%。三是影响了产流过程,采取水保措施延长了汇流过程,推迟并削减洪峰。选治理前后P,I30相似的降雨,分析其洪水过程表明,治理后产流的洪峰流量和洪量比治理前减少84.2%~92.1%和81.6%~87.5%,涨水速率降低78.6%~91.4%,洪峰和雨峰的间隔时间延长1.5~2倍。  相似文献   
6.
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洪勋  吴伯志 《土壤》2006,38(1):81-85
用径流小区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B处理(沿等高线 薄膜覆盖 秸秆覆盖 开沟种植)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维护土壤耕作层,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B、A、C总的径流量分别比处理D(CK)减少79.13%、69.76%、50.61%,总的侵蚀量减少的比例分别为86.81%、72.75%、50.90%。  相似文献   
7.
云南通海蔬菜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云南省蔬菜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云南省通海县蔬菜区土壤样品和蔬菜样品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评价环境质量。[结果]蔬菜种植区大部分土壤中Pb、Hg、As、Cr含量在评价标准范围内,个别区域Cr含量在警戒线范围内。总体上,土壤Pb、Hg、As、Cr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小于0.70,污染等级属于安全级别。土壤农药残留检出氯氰菊酯和氯氰戊酯浓度分别为0.063 6、0.017 4 mg/kg。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百菌清浓度0.037 mg/kg。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家标准(4 mg/kg)。[结论]通海县蔬菜地土壤环境和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坡耕地作物播种至出苗期间的水土流失,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形成微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共设置6个处理,T1处理为深开沟播种(沟深20 cm),T2处理为浅开沟播种(沟深10 cm),T3处理为塘播,T4处理为起高垄播种(垄高20 cm,宽30 cm),T5处理为起低垄播种(垄高10 cm,宽15 cm),T6处理为无处理直接播种(空白对照),各处理分别以10°,15°,20°坡度在40,80,120 mm/h雨强下进行27场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开沟和起垄播种处理都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各处理的水土保持效果为T1>T4>T2>T5,T3和T6间差异不显著,T1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在各坡度和雨强下,较T6地表径流产生时间延缓65.9%~178.1%,入渗强度增大102.6%~195.1%,地表径流量减少75.6%~82.6%,土壤侵蚀量减少95.3%~99.1%。深开沟播种T1和起高垄播种T4能够很好地将雨水积留在沟或垄沟中,并且能有效防止沟中积水破垄或越沟流出,其中T1防止沟中积水越沟流出效果最好,仅在极少情况下发生。通过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形成的微地形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行距布局决定作物生长和产量,但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中缺乏研究。【方法】针对云南应用较广2∶2模式,增减种间(ZJ)和种内(ZN)行距形成ZJ70 cm+ZN 25 cm、ZJ60 cm+ZN35 cm、ZJ50 cm+ZN45 cm、ZJ40 cm+ZN55 cm和ZJ30 cm+ZN65 cm间作及单作玉米(Ms)和马铃薯(Ps)7个处理,经2年大田试验,研究行距对其间作优势和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5种间作模式LER为1.21~1.42,当ZJ从70 cm减至30 cm时,两作物产量逐渐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最大为ZJ40 cm+ZN55 cm的马铃薯平均为13 833 kg/hm2、玉米为7 808 kg/hm2,LER为1.42;总体为种间窄行模式(ZJ50 cm)比种间宽行模式(ZJ50 cm)高,间作优势突出,系统生产力高,分界点为ZJ 40 cm。(2)马铃薯初花期和玉米拔节期是两作物竞争的胶着期,随ZJ从70~30 cm,马铃薯竞争能力逐渐增强(RII为-0.06~0.01)、玉米逐渐减弱(RII为-0.04~-0.23),随生育期推进,ZJ40 cm+ZN55 cm的RII相对较大。(3)马铃薯干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随ZJ缩小而增大,最大为ZJ40 cm+ZN55 cm的32.6%和25.5%,比最小ZJ70 cm+ZN25 cm分别提高39.5%和47.7%,分界点为ZJ40 cm。(4)拔节期—吐丝期和吐丝期—乳熟期玉米恢复性生长能力(RGR),ZJ50 cm比ZJ50 cm强,最强ZJ40 cm+ZN55 cm比最弱ZJ70 cm+ZN25 cm在两个时期分别提高37%和30%,分界点为ZJ40 cm。【结论】间作玉米/马铃薯2∶2行比、190 cm带宽模式下,种间窄行的间作优势显著高于种间宽行模式,最高为间距40 cm+行距55 cm。这一发现不仅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间作作物高效种植提供了行距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滇中东部典型岩溶区农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茂攀  周锋  吴开贤  安瞳昕  吴伯志 《土壤》2019,51(6):1093-1099
云南省岩溶面积分布广,评价云南不同县域土壤肥力,可为岩溶区土壤资源的利用、改良和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基础。通过对滇中、滇东岩溶区宣威、石林和砚山农耕地土壤及其剖面调查,采集土壤样品248份,测定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研究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宣威、石林、砚山土壤5项指标属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剖面AB层与A层(A1和A2)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AB层和B层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主成分,反映了原信息量的82.954%,第一主成分以有机质和全氮贡献最大,第二主成分以有效磷贡献最大,第三主成分以速效钾贡献最大,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宣威(0.231)石林(–0.289)砚山(–0.335)。这一结果可为岩溶区土壤养分调控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