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研究了不同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打顶时间的耦合对烤烟红花大金元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现蕾期,高的氮肥施用量(5、6 kg·667 m-2)、50%~65%的田间持水量及初花7 d后打顶可显著增加烤烟农艺性状;田间持水量过高或过低不利于产值的提升;初花7 d后打顶有利于产值的提高,过迟打顶不利于产量和产值的提升;田间持水量为65%、施氮量为纯氮5 kg·667 m-2和初花打顶(A2B3C1)可以实现最优的产量,田间持水量为65%、施氮量为纯氮6 kg·667 m-2和初花打顶(A2B2C2)可实现最优的产值。在不同田间持水量、施肥量和打顶时期的耦合下,施氮量是影响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的主导因素,而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打顶时期是次要影响因素。土壤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打顶时间的耦合对产值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水氮打顶配合对烤烟化学品质及产值产量的影响,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打顶时间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打顶时间配合对烤烟化学品质影响显著;当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5%、施氮量为5 kg·666.7 m~(-2)与烤烟打顶时间为初花后7天时,各烟叶化学成分综合评分均达到最高值,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增加,对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具有显著效果;(2)水氮打顶配合条件下,可以实现最优的产量配合处理为A2B3C1,产量达到145.51 kg·666.7 m~(-2);最优的产值配合处理为A2B2C2,产值为1 924.95元·666.7 m~(-2),其中水氮配合对烟叶的产量产生极显著性影响,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打顶时间的配合对烤烟产值具有显著的影响;产值最大时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分最高,印证了烟草品质与产值的关系。因此,适宜土壤田间持水量、施氮量和适时的打顶时间配合,将改善烟叶的化学成分,提高烟叶的品质,增大烤烟产值。  相似文献   
3.
为修订有机肥料标准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本研究设置3类有机肥模拟样品:(1)畜禽粪便有机肥:鸡粪有机肥(C1)、C1+化肥+煤矸石(C1-CF-M1)、C1+化肥+风化煤(C1-CF-M2)、C1+化肥+腐殖酸土(C1-CF-M3);(2)中草药渣(发酵完全,Z1)、Z1+化肥(Z1-CF)、中草药渣(发酵不完全,Z2)、Z2+化肥(Z2-CF);(3)玉米芯菌菇包(H1)、H1+化肥(H1-CF),并测定其总养分和水溶性养分含量及容重,以探究有机肥养分及品质评价指标的合理范围。结果表明:1)各供试有机肥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等时,C1的水溶性氮、磷、钾含量最低(3.83、3.58、8.50 g·kg~(-1)),而添加化肥的有机肥样品(C1-CF-M1、C1-CF-M2、C1-CF-M3、Z1-CF、Z2-CF、H1-CF)的水溶性氮、磷、钾含量分别高于7.45、8.71、15.78 g·kg~(-1);2)正常发酵的有机肥(C1、Z1、H1)水溶性氮占全氮含量的16.48%~24.66%,水溶性磷占全磷含量的12.92%~22.19%,水溶性钾占全钾含量的19.48%~39.27%,水溶性有机质占总有机质含量的6.37%~9.80%,容重低于0.51 g·cm~(-3);而添加化肥的有机肥样品(C1-CF-M1、C1-CF-M2、C1-CF-M3、Z1-CF、Z2-CF、H1-CF)的水溶性氮占全氮含量的47.91%以上,水溶性磷占全磷含量的54.03%以上,水溶性钾占全钾含量的72.90%以上;C1-CF-M1、C1-CF-M2、C1-CF-M3处理的水溶性有机质占总有机质含量的1%以下,容重高于0.69 g·cm~(-3);3)未发酵完全的处理Z2,其水溶性氮占全氮含量的13.93%以下,水溶性磷占全磷含量的10.37%以下,水溶性钾占全钾含量的21.94%以下,水溶性有机质占总有机质含量的2.29%,容重低于0.51 g·cm~(-3)。因此,供试有机肥均达到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12)的前提下,进一步检测其水溶性养分含量以及容重,可为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12)修订提供多元检测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对生殖期增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麦生殖期增温。然而,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还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明确全球范围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其生殖期增温的响应特征和一般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出全球范围内,涉及小麦生殖期增温对其产量构成要素影响的文献61篇,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生殖期增温0~5℃和大于5℃的极端高温对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阐明小麦生殖期内昼夜不同时段增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生殖期增温0~5℃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呈显著负效应,其中小麦产量减少了11.7%,千粒重、穗粒数和穗数分别减少7.4%、5.0%和3.5%。不同气候区小麦产量降幅对其生殖期增温(0~5℃和5~10℃)的响应不同,具体表现为亚热带季风区(15.2%和38.8%)>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4.9%和30.6%)>地中海气候(10.6%和15.6%)>温带季风气候(9.3%和10.2%);小麦千粒重降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4.7%和21.1%)和温带季风气候(10.5%和28.0%)>温带海洋性气候(9.7%和15.0%);尤其在生殖期增温5~10℃,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小麦产量各构成要素降幅比0~5℃更大。另外,小麦生殖期夜间增温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14.7%)大于白天增温(11.3%)。【结论】全球不同气候区小麦生殖期增温造成小麦减产主要是由于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显著减少,而且小麦生殖期夜间增温对小麦产量的负效应大于白天增温。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小麦育种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维持或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对白菜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PK+OM(一半化肥+一半中药渣有机肥)、OM(中药渣有机肥)、OM1(鸡粪有机肥)、80%OM、60%OM等处理对白菜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PK处理相比,NPK+O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了9. 81%~23. 53%、脲酶活性提高了7. 66%~28. 73%、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9. 28%~38. 79%、中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2. 57%~34. 84%;土壤微生物墨碳(SMBC)、土壤微生物墨氮(SMBN)分别提高了25. 59%~58. 37%、9. 78%~11. 58%。在白菜生长过程中,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SMBC活性均在白菜结球期时最高,而SMBN是在团棵期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白菜的生长发育,SMBN含量逐渐降低,在成熟期下降速度降慢。综合分析认为,有机无机配施对对白菜生长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最佳,其次是单施有机肥,最差的是单施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