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通过越冬调查和二化螟性诱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收割方式(机械收割、人工收割)和稻茬处理(翻耕、板田)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板田区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大,冬前和冬后越冬虫量高达2672和2457头/667m2,机械收割后翻耕种菜区越冬虫量最小,且各处理区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量和冬后越冬基数成正相关关系,机械收割板田区诱捕二化螟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诱捕量,平均每盆诱捕二化螟高达53头;剥秆调查表明机械收割区有虫株的单株虫量和存活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可能与机械收割区的稻茬高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有关,这说明降低稻茬收割高度和稻茬翻耕处理有利于降低二化螟越冬虫量。  相似文献   
2.
2010-2012年, 通过盆拍法结合吸虫机采样法调查了湖南双季晚稻不同栽培方式(抛秧、移栽和直播)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稻丛分蘖数差异显著, 移栽田分蘖数最多, 最高分蘖数为1 008株/m 2, 而直播田分蘖数最少, 最低仅为259株/m 2。栽培方式对稻飞虱若虫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各次调查孵化率均在65%~75%之间。稻飞虱卵的寄生率与分蘖数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直播栽培方式有利于稻飞虱卵寄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直播栽培方式下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密度均小于抛秧田和移栽田, 4代和5代褐飞虱田间数量均与分蘖数和有效积温呈正相关关系, 而4代和5代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与分蘖数和有效积温无显著相关关系。3年调查共捕获稻飞虱天敌35种, 抛秧和移栽栽培方式下系统调查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有高于直播栽培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