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闭合复位+尺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尺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0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80例平均随访3个月(最短1个月,最长17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针道感染,未出现肘内翻畸形。疗效优60例、良17例、差3例,优良率96.3%。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配合尺侧小切口可较好的防止肘内翻畸形及尺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吡虫啉 (imidacloprid) 在我国 (亚) 热带地表水体中频繁被检出,然而因本土水生生物相关毒理学数据严重缺乏,目前关于其在热带常见作物系统周围水体中生态风险的评估明显不足。本研究基于网络种间关系预测 (web-interspecific correlation estimation,Web-ICE) 结合物种敏感度分布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 曲线,通过获取本地水生生物急性毒性风险阈值——5%物种危害质量浓度 (HC5),利用风险商值法 (risk quotient,RQ),评估了吡虫啉在海南省澄迈县稻菜轮作区地表水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海南省澄迈县稻菜轮作区地表水中吡虫啉的HC5值为4.30 μg/L,其中有41.7%水样的RQ值高于1,且中位数和最大浓度对应的RQ值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区域地表水,表明吡虫啉残留对所研究区域地表水中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在稻菜轮作过程中,4月份作物播种期 (92.3%水体RQ>1)、蔬菜种植期 (平均RQ=2.53,68%水体RQ>1) 和澄迈中部区域水体中的吡虫啉呈现较高的生态风险,表明吡虫啉长期/脉冲输入造成其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时空和作物特征,因此需对该农药在该区域稻菜轮作实践中进行分种植期、分区域合理使用和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