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半干旱地区极端强降雨灾害链的研究,构建了基于流域单元、综合多源信息的极端强降雨灾害链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其中,流域评估单元的选择、遥感解译与灾害信息员实地调查的房屋易损性判定准则、综合损失的灾害链损失评估思路等是该方法的主要特点。甘肃岷县“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房屋损失评估误差小于15%,基本满足应急救助决策的需要。建立多源数据条件下的洪涝灾害实物量毁损快速评估体系,可提升灾害应急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系统因其相对独特的传统耕作方式或工艺较好地适应灾害风险而能长期以来"与灾害共存"。从河北宣化传统的庭院漏斗式葡萄种植园入手,分析其适应旱灾的特征并基于其生长要求的自然环境构建适应潜力评价指标与模型,探讨半干旱区庭院农业旱灾适应潜力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半干旱区庭院式农业旱灾适应潜力的高值区总体呈现"东北-西南"带状空间格局,内蒙古中部和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是近期庭院式传统葡萄发展的优先区域;从长远看,庭院农业旱灾适应潜力区域有向外围空间扩展的趋势,高值区逐渐连接成片;适应潜力的提出有助于灾害适应性研究内容的深入与拓展。研究结果可为灾害适应性研究,半干旱区调整家庭从业结构、提高收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SPOTVEG NDVI和降水序列的退耕还林(草)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陕西省榆林、延安、西安和安康4市1998-2005年SPOTVEGNDVI月数据和月降水序列的关系分析,利用NDVIC(剔除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指标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NDVI和降水量(当月与上月降水量的平均值)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27~0.82),且随着纬度的增高,相关系数增大;②以延安为例,1999-2005年植被覆盖率显著上升,尤其是2002-2005年,这主要与气候条件(降水)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有关;③1999-2005年10月NDVIC显著增加,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效果的客观反映。本研究可为客观地定量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退耕还林(草)驱动力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退耕还林(草)作为当前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恢复重建地表自然覆盖,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研究不同尺度下退耕还林(草)的驱动力,可以为构造典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与优化模式提供依据。该文从国家-省区-县域-农户尺度上分析了中国退耕还林(草)的驱动力,国家尺度上驱动力是生态环境安全、粮食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以生态安全为主;省区驱动力分为产业结构调整、水源地保护、防洪、保护三峡工程、减少入黄泥沙和防治风蚀沙化6种类型,经济状况居于主导地位;县域驱动力归纳为12种类型,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是国家政策满足农户需求,个体利益最佳化为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