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杧果流胶病是杧果上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杧果流胶病的防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杧果流胶病3种主要病原可可毛色二孢、七叶树壳梭孢和小新壳梭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对3种病原的EC50值均低于0.1 μg.ml-1,EC90值均低于1.4 μg.ml-1;其次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对3种病原的EC50值均低于1 μg.ml-1,EC90值均低于74 μg.ml-1;最差的是嘧菌酯和醚菌酯,两者对可可毛色二孢和七叶树壳梭孢的EC50和EC90值均较高,分别在80~640 μg.ml-1和25000~750000 μg.ml-1之间,而对小新壳梭孢的EC50值均低于3 μg.ml-1,但EC90值较高,分别为635.0832 μg.ml-1和747796.1651 μg.ml-1。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烯唑醇和丙环唑均可有效抑制杧果流胶病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国内34个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其酶带数一般为2~6条不等,其中在Rf为0.484处,34个菌株都有谱带出现,34个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143~1.000之间,应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遗传相似水平为80%时可分六大类,并且根据酯酶同工酶图谱能对部分菌株进行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3.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 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 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 一般发病率30%~60%, 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芒果坏死病组织中分离得到泛菌属的21株细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fusA、gyrB、leuS、pyrG、rlpB和rpoB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将21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ntoea vagans、P. anthophila、P. dispersa 和P. cypripedii。其中P. anthophila、P. dispersa 和P. cypripedii引起芒果细菌性坏死病是中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片区张家界境内采集所得野生灵芝,经过分离纯化对比,获得优良菌株(命名为:zjj-1)。通过与栽培品种大红芝和仙芝的对比发现,野生灵芝zjj-1具有生长迅速、菌丝质量好、多糖含量高、抗逆性较好及适于扩大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光照对香菇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通过设置自然光照条件与黑暗条件下香菇菌丝后熟转色对比试验,分析其活性氧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自噬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正常后熟转色,黑暗条件下香菇菌丝不转色。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活性氧含量、MDA含量、NADPH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则与之相反。同时,香菇菌丝细胞自噬的透射电镜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自噬基因Atg8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细胞的自噬特征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优化香菇栽培的环境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后续对光照环境下香菇体内氧化平衡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的优劣反映了区域农业生产的水平,也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础。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研究区,选用土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条件、地块空间形态和生态安全格局4个指标因素,利用指数衰减赋值、多因素综合评价和多因素指数等方法构建察县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各指标质量评价等级,确定察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方案。结果表明,察县耕地质量总体情况良好,全县55.74%的耕地质量较高,44.99%的耕地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有机铬对肉鸡日粮、粪中微量元素和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792只,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铬0.2 mg/kg、吡啶甲酸铬0.2 mg/kg和蛋氨酸铬0.1 mg/kg(Ⅰ)、0.2 mg/kg(Ⅱ)、0.6 mg/kg(Ⅲ)的日粮(以Cr3+计),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为49 d。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有机铬源对肉鸡日粮、粪中微量元素和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酵母铬组和吡啶甲酸铬组日粮铜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蛋氨酸铬(Ⅱ)组日粮锌水平显著降低(P<0.05);吡啶甲酸铬组和蛋氨酸铬(Ⅱ)组粪铜、粪锌排泄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蛋氨酸铬(Ⅱ)组粪锰水平显著增加(P<0.05);不同铬源对日粮铁水平和粪铁排泄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不同铬源均增加空肠黏膜厚度的趋势,且蛋氨酸铬(Ⅲ)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8.57%(P<0.05);不同铬源均能降低回肠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除酵母铬组黏膜厚度外,其他各试验组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铬对日粮和粪中铜、锌、锰水平影响显著,对铁影响不显著;能增加空肠黏膜厚度,显著降低回肠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  相似文献   
8.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主要农艺性状与单菇产量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影响杏鲍菇产量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菇鲜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影响杏鲍菇单菇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菌盖直径、茵柄直径、茵柄长度、菌盖厚度、干物质含量与单菇鲜重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最后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了单菇鲜重(Y)与茵盖直径(X1)、菌柄长度(X3)以及干物质含量(墨)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Y=-2.496+2.026X1+0.486X3+5.124X5。[结论】为杏鲍菇遗传育种以及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培养阶段基质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培养阶段进行跟踪观察,初步分析了瓶栽杏鲍菇培养期间基质的理化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培养至25-30d时菌丝发满,基质含水量、呼吸产生的CO2量最大;基质pH在菌丝生长阶段前期下降较快,后期基本维持稳定;适宜的后熟时间能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