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叶枯病Scptoriasp,是头主要病害之一;为了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分析及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1994年4月,对该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一、研究方法1.在该病病情稳定后,选择发病重、中、轻类型田五块,每块田调查400~564丛;以1丛为一个样方,分别记载每丛总株数及病株数,以每田为一组,分另拥折统计分析。2.将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别统计各田每样点平均病株(k)及方差卜’)。然后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Y回归分析法对头叶枯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二、结果与分析(一)聚集度指标测定(见表1)1.扩散型指数的测…  相似文献   
2.
南昌梅岭的食药用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作者从1985年至1995年在南昌梅岭所采集的食(药)用真菌119种。  相似文献   
3.
江西百合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1990~1996年的系统调查和鉴定研究,明确了江西百合病害有26种,其中真菌病害16种,细菌性病害3种,病毒病害2种,线虫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3种,病因未明的1种。本文描述了26种病害的症状、病原物、发生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桑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不同营养、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条件进行了桑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用7种杀菌剂各3种浓度制成的含毒PDA平板培养基测定了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都能被病菌所利用,以甘露糖为最好。菌丝生长在24~28℃、PH6~7为最适。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液和20%桑叶汁液、20~28℃、相对湿度100%及PH6~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散射光、黑暗对孢子萌发无明显差异,而紫外光有较强的杀伤作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百合灰霉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项研究表明:百合灰霉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的菌核。3月中旬左右百合芽苞出土展叶时,菌核萌发产生孢子,初次侵染植株引起发病。一般温度15~27℃、RH80%以上的气候条件有利发病;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情况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6.
藠头田不可使用新代力除草剂李任明,唐祥宁,桂爱礼,游春平(江西新建县植保站,330103)(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熊禾根(新建县生米镇农技站)头是葱属的蔬菜,新建生米镇常年种植万余亩,是外贸出口基地之一。头地杂草严重影响生产。1994年800户菜农引进...  相似文献   
7.
南昌梅岭的食药用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1香菇Lentinusdeodes(Berk.)Sing.,秋冬春季群生于阔叶树倒木上。72虎皮香菇Lentinustigrinus(Bul.)Fr.春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73侧耳Pleurotusostreatus(Jacq.exFr.)Qué...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稻草为主料设计了5种配方,栽培茶树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稻草78%,米糠19%,红糖1%,石膏2%栽培茶树菇,茶树菇菌丝生长较快,出菇周期短,产出/投入比大。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病原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涉及的A、B两株棉铃虫病原真菌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根据A菌株的形态特征及培养性状,参考有关文献,初步鉴定为Paecilomyces heloithis Brown et Smith(棉铃虫拟青霉)。B菌株与A菌株是否为同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试验表明,A、B两个菌株对蔗糖、葡萄糖都能利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连续光照则促进子实体的分化和形成。A菌株分生孢子比B菌株更易萌发,经24h测定A菌株的孢子萌发率为41.4%,而B菌株孢子无萌发。  相似文献   
10.
双效灵防治平菇木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Trichoderma spp.)俗称绿霉,是生料栽平菇危害最严重的病原菌,生产上普遍使用多菌灵来防治。由于长期使用多菌灵,在一些地方木霉耐药性菌株逐渐上升为优势,防治效果下降。再者多菌灵具苯环结构,性质稳定,分解温度高达310℃,进入人体后难以分解排出。因此,在一些国家已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杀菌剂被禁止使用。我国食用菌生产上的当务之急是需筛选出能替换多菌灵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性杀菌剂,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现将其中有关双效灵防治平菇木霉试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