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晋中、南植棉区棉花收获由人工采摘向机械收获转变的迫切性日益增加。鉴于此,本标准规定了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一系列生产管理措施,以期为机采棉在晋中、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收获由人工采摘向机械收获转变的迫切性日益增加。运城棉花综合试验站2011—2016年连续6 a在运城设置了"晋南棉花高密度种植模式探索"试验,把当地传统植棉的群体密度从6.0万~10.5万株/hm~2提高到12.0万~28.5万株/hm~2,利用缩节胺进行全生育期多频次、大剂量塑造棉花娇小株型;大幅度降低个体高度,减少单株果枝数量和单株成铃数量,缩短棉铃成铃周期,使棉花成铃期与当地光热富裕期高度吻合,以超大群体增加单位面积成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经6 a连续试验示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当然,晋南虽然春夏两季干旱少雨,但是在个别年份也会出现秋雨连绵,高密度棉花由于个体之间相互交错,在秋季棉花吐絮时容易出现下部烂铃,对棉花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合适的种植密度为12.0万~1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分离提取技术相比,具有提纯过程简单、提取率高、选择性好、无溶剂残留以及有效萃取易挥发性物质等优点。综述了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源农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噻虫胺拌种对瓜蚜的防治效果,以西瓜蚜虫为防治对象,开展了室内、盆栽及田间条件下的药剂拌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各处理对西瓜发芽率无显著影响,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噻虫胺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盆栽条件下,西瓜出苗15、30、45d后,接虫12 h和24 h时,西瓜成蚜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了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建立了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室内筛选获得了9株抗戊唑醇突变体,对其适合度进行了测定,为指导戊唑醇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理论依据。在山西省5个地市未使用过戊唑醇及同类药剂的果园中采集分离得到64株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其EC50值在0.768 7~2.673 8μg·mL~(-1)之间,平均值为1.622 4±0.558 2μg·mL~(-1),呈连续性单峰曲线,可作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通过紫外线(UV)诱导获得低抗突变体6株,药剂驯化获得中抗突变体3株。2株中抗突变体抗药性可稳定遗传;低抗突变体在无药剂胁迫时,药剂敏感性上升。抗性突变体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分生孢子竞争力均低于敏感菌株。突变体在无药情况下致病力比敏感菌株弱。  相似文献   
6.
中国梨喀木虱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专食性刺吸式害虫,为明确中国梨喀木虱卵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本文对梨生育期中国梨喀木虱卵的对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梨木虱在叶片上的产卵量有两次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和7月上旬,单叶卵量分别达到18.1头/叶和22.8头/叶;卵集中分布在叶片主脉两侧、叶柄凹槽处内以及叶缘缺刻处,叶面较少,各处所占比例呈现动态变化;在树冠上、中、下三个垂直高度层和同一水平不同方位叶片的着卵量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中国梨喀木虱种群生态学研究以及可持续治理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以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和500 g/L氟啶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氟啶胺·烯酰吗啉悬浮剂除低剂量处理(240 g/hm~2)药后防治效果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外,中剂量(270 g/hm~2)和高剂量(300 g/hm~2)药后防治效果均相当于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配施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以果园废弃枝条生物炭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用量生物炭与化肥配施(生物炭用量设4个水平(B0. 0 g/kg、B1. 1.25 g/kg、B2. 5 g/kg、B3. 20 g/kg),化肥用量设2个水平(F0. 0 g/kg、F1.当地推荐施肥0.27 g/kg,共组合为8个处理))对玉米田土壤肥力、玉米干物质量及养分含量、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但对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 H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生物炭配施化肥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磷素的吸收,对钾素及玉米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生物炭配施化肥增加了玉米总根长和根表面积,但对根直径及根体积影响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及玉米高效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明确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长期保护性耕作以及深松对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的影响,笔者于2014年在山西省临汾市连续22年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长期定位试验基地,针对免耕覆盖(NTS)、深松免耕覆盖(SNTS)及传统耕作(TT)3种处理方式,进行了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AMF物种丰度、孢子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AMF侵染率等因素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保护性耕作(NTS和SNTS)共分离鉴定出AMF 7属9种,其中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和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各2种,球囊霉属(Glomus)、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硬囊霉属(Sclerocystis)和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1种;而传统耕作(TT)共分离鉴定出AMF 6属8种,没有检测到无梗囊霉属。NTS、SNTS和TT处理在不同土层的AMF优势种基本一致,0~40 cm土层为摩西斗管囊霉(Fu.mosseae)和变形球囊霉(G.versiforme),40~80 cm土层为摩西斗管囊霉、变形球囊霉和聚丛根孢囊霉(Rh.aggregatum),80~120 cm土层为聚丛根孢囊霉,120 cm土层以下只有NTS和SNTS处理中存在聚丛根孢囊霉,说明保护性耕作措施促进了AMF向土壤深层发展。NTS和SNTS处理在同一土层的AMF物种丰度、孢子密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TT处理,SNTS处理高于NTS处理。同一耕作措施不同土层的AMF物种丰度、孢子密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NTS和SNTS处理在小麦各生育期的丛枝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高于TT处理;各处理在小麦拔节期的AMF侵染率最高,分别为14.9%、16.1%和10.6%,而在收获期的土壤孢子密度最高,分别为111.7个·(100g)~(-1)、125.0个·(100g)~(-1)和90.3个·(100g)~(-1)。研究认为,长期免耕覆盖、尤其深松免耕覆盖,提高了AMF多样性。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旱作农田生态系统中AMF自然潜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黄土高原旱作麦田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原核微生物的效应,以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实施保护性耕作26年的小麦田为试验基地,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开展了不同耕作措施[免耕覆盖(NTS)、深松免耕覆盖(SNTS)和传统耕作(TT1)]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NTS和SNTS处理比TT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贮水能力和水分含量,降低了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但提高了1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同时,SNTS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2)Illumina Hiseq高通量16S rRNA基因V4区测序结果表明:NTS和SNTS处理比TT1处理显著降低了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NTS比SNT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疣微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NTS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未显著改变原核微生物群落的丰度;SNTS对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未有显著改变;NTS处理的显著性差异物种(Biomarker)高于其他2个处理;其他原核微生物门的相对丰度,在3个处理间尚未有明显差异。3)聚类分析可见:NTS和SNTS处理与TT1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NTS处理与SNTS处理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小。4)CCA分析可知:土壤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与TT1处理相比,NTS和SNT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但仍存在结构的相似性。综上所述,长期进行NTS和SNTS处理对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土壤肥力因子等的正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