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不同抽回间距的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宋伟  倪龙  姚杨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2):205-211
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研究不足,搭建了物理模拟砂箱试验台研究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流动和换热规律,并开展了抽回间距变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抽回间距能够显著改善三种热源井的抽水温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大热源井的抽回间距;当抽回间距增加相同数值,抽水温度改善情况循环单井最好,其次是填砾同井,最后是抽灌同井,增加抽回间距对热贯通严重的热源井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一些行业或主动或被动地走上了"触网"之路。农业作为最传统的行业之一,也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开始触及互联网。在为期3天的淘宝网春晓活动中,山西馆共销售出500余kg的永济芦笋和150 kg稷山荠菜。传统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过程,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这种改变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吗?换言之,"网上卖菜"真的能带给消费者便利与实惠吗?网上卖菜又到底是怎么卖呢?  相似文献   
4.
热源井抽灌同井连续取/放热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伟  倪龙  姚杨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1):248-253
针对抽灌同井连续运行特性的研究不足,利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砂箱试验台,以沈阳和上海2地采暖期和空调期的时间尺度为依据,分别开展了连续取热和连续放热2种运行模式下抽灌同井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抽灌同井在该试验条件下对取热工况更加敏感,取热比放热更为困难。在连续取热工况下,含水层在受到外界初次干扰的影响更为明显,第2个运行周期的累计取热量降幅为6个运行周期累计取热量降幅的57.1%。在热/冷负荷占优的地区,应根据建筑负荷采取辅助手段及时对含水层进行热量/冷量补给,保证热泵机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各部件模型的基础上,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将这些部件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机组结霜工况下的动态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风量、空气侧压降以及水侧换热器换热量、压缩机的轴功率等随结霜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结霜量的增加,空气侧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小,风量也将逐渐减小,而阻力却迅速增加;水侧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小,水流量也减小.这为正确选择机组以及采取有效的除霜控制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换热特性CFD模拟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伟  倪龙  姚杨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4):201-206
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CFD模拟研究的不足,建立了该系统多区域耦合的CFD模型用于研究其地下水流动和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CFD模型的抽水温度和含水层特征点温度模拟结果均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3种热源井25 min的累计取热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2.1%、3.0%和8.2%。所建立的3种热源井CFD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实际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中热源井特性、含水层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并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模拟数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焓法建立了三套管蓄能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对三套管蓄能换热器蓄热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相变层厚度,流体流量以及流体入口温度对其蓄热特性的影响,为蓄能装置及集成系统的开发与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几丁质酶1(chitinase 1,Chi1)编码基因在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中的潜在功能,对Chi1基因进行全长序列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利用RNA干扰技术探究其在二点螟生长发育方面的功能。结果表明,二化螟Chi1基因序列全长为1 788 bp,开放阅读框为1 653 bp,编码550个氨基酸,并命名为CiChi1;CiChi1基因在二点螟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成虫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6龄幼虫期的相对表达量次之,且在6龄幼虫表皮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RNA干扰试验中,注射ds CiChi1的二点螟3龄幼虫试验组在第14天的最终死亡率为62.0%,显著高于注射ds EGFP的阴性对照组(27.8%)和注射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33.9%);此时试验组的平均虫重为0.024 g,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039 g)和空白对照组(0.040 g),且试验组试虫还伴随有外表皮急剧变黑、消解软化的致死表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试虫体内CiChi1基因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