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左玉萍  姚渭 《植物保护》1988,14(4):26-26
1986年受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委托,测试20%菊杀乳油和20%菊马乳油5种浓度对茶树、柑桔和马铃薯等3种作物的药害和刺激作用。利用微机对取得的5000多个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在适当浓度时,这两种新农药对作物叶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低位侧向分布习性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渭 《植物保护学报》1987,14(4):267-271
在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spersa Strand)生态学研究中,观察到阶梯形茶园中的茶毛虫四龄前幼虫有规律地分布在茶丛两侧中下部叶片背面。在近20多天内,其垂直和水平活动范围相对稳定。以茶毛虫侧向分布规律为依据,设计了茶毛虫低位侧向快速喷药防治技术,改进了过去全丛喷雾为两侧中下部快速喷雾,并根据茶丛高度及幼虫龄期调节步速和喷幅,以提高防治效果。测定了5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茶毛虫及蜘蛛的影响和茶丛不同部位雾滴密度,建立了实施快速喷雾防治技术。可减少用药量约3/4;降低茶蓬面芽叶受药量;与常规方法防治效果相当,而工效提高约3倍。经3年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证明较经济有效,适于山区茶园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新仓型储粮害虫陷阱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建仓储粮害虫防治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了YC-97型储粮温湿度及害虫监测系统和粮虫陷阱检测检疫技术在新仓型中的应用,并与扦样筛选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以环流熏蒸与其它防治技术相结合的害虫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终冷温度对加剂改性原油蜡沉积规律的影响,保持油壁温差相同,控制不同的终冷温度,采用搅拌槽蜡沉积装置、流变仪、差热扫描量热仪等试验仪器,对添加纳米降凝剂的大庆油、添加EVA降凝剂的大庆油以及大庆空白油进行静态蜡沉积对比试验与动态剪切对比试验。同时,结合分子扩散、胶凝等机理,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加剂改性大庆油的结蜡规律。结果表明:当终冷温度较低时,加剂油结蜡总量明显高于空白油,但结蜡总量中含凝油多、蜡晶结构较弱;空白油结蜡总量低,但蜡晶结构较强;随着终冷温度升高,加剂油与空白油的结蜡量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终冷温度较低且剪切剥离强度较弱时,添加降凝剂会增加管输蜡沉积量;一旦经过高剪切或提高终冷温度,加剂油的结蜡量将明显降低,管输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粮虫陷阱检测检疫器调查农村储粮害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渭  段永生  张平 《植物保护》1992,18(6):46-47
我国有2亿左右农户,粮食年产量的70%左右分散贮藏在农村千家万户,贮粮虫害问题在粮食产后管理中极为突出。据有关资料介绍农户贮存一年以上的各种粮食,因仓虫为害,平均损失率达9%,1988年我国19个省市的调查说明,农户产后储粮害虫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7.
储粮害虫数量传感机理与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储粮害虫数量传感探头结构、机理、各项验证试验及国内外应用进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粮虫陷阱检测器为辅助工具设计的传感探头结构合理,24小时记录害虫数量基本上可反映粮堆虫口密度水平,可作为储粮害虫数量传感探头计量单位;单台采样速度可控制在2秒左右,多台同时采样误差较低;以赤拟谷盗、玉米象、谷蠹及锈赤扁谷盗为试虫测定了储粮害虫数量传感探头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8.
姚渭  王艳  刘晓农  杜燕萍 《粮食储藏》2001,30(2):8-9,30
设计的测定储粮害虫钻孔行为的装置由8种不同孔径的孔筛小瓶组成,筛孔直径分别为1.5mm,1.3mm,1.2mm,1.1mm,1mm,0.9mm,0.8mm及0.6mm,采用该装置对玉米象、米象、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头谷盗、谷蠹及锯谷盗单一种群和复合种群钻孔行为习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单一群条件下,玉米象、米象、谷蠹及长头谷盗钻孔行为习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单一种群条件下,玉米象、米象、谷蠹及长头谷盗钻孔指数分别为0.28、0.30、0.35及0.24,钻孔习性基本相似;杂拟谷盗和赤拟谷盗钻孔指数分别为0.77和0.9;锯谷盗活动性较强,钻孔指数为0.57。讨论了玉米象、赤拟谷盗、长头谷盗、锯谷盗及谷蠹复合种群各害虫种类的钻孔习性,与单一种群比较,玉米象和谷蠹钻孔指数增高,赤拟谷盗和锯谷盗钻孔指数降低,长头谷盗钻孔指数变动不大。  相似文献   
9.
粮堆花蝽类昆虫是捕食仓库害虫的有效天敌,国外曾对黄色花蝽[Xylocoris flavipes(Reuter)]做过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明确该虫可以捕食13种仓库害虫(Lccato 1977,Jay1968)。姚康(1981)曾报道从国外引进该虫进行应用研究情况。目前,国内仓库花蝽研究工作仅局限于资源调查,陈启宗(1985)曾记录我国粮堆仓库花蝽有2种;章士美(1985)记录有2种,其中黄色花蝽为国外引进种,已引进四川、上海等地应用,但四川省组织全省  相似文献   
10.
1987—1988年,在陕西省西部及北部烟区观察了烟蚜自然种群数量动态、取食行为特点.用3种缓释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观察发现,烟蚜于5月中旬迁入蚜田,7~8月为数量高峰期;烟蚜大多数(占总蚜量的80~96%)分布在烟株上部第1至第6片叶上,且以背面为多。药剂试验表明,用羊毛脂与50%抗蚜威配制成的缓释剂杀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