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9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制蝴蝶翅膀与树叶叶脉合成书签技术进行塑封制作。分别采用中、小型蝴蝶翅膀,常绿木本植物广玉兰、桂花树叶,经叶片化学处理去掉叶肉,经染色、干燥保留完整的叶脉。结果表明:通过蝶翅、叶脉、即时贴、护卡压膜、塑封机塑封融合,蝶翅与叶脉书签合成。可用它们进行蝶标本、花、草压膜塑封装成书签方便保存。  相似文献   
3.
顾华  孙兴全  陈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98-98,134
荼长卷蛾在上海1年发生三、四代。以幼虫越冬。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樟叶蜂在上海地区1 a发生2~3代,以蛹越冬。1龄、2龄、3龄、4龄幼虫平均头壳宽分别为(0.037±0.002)mm,(0.080±0.004)mm,(0.126±0.008)mm,(0.175±0.016)mm。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4.75±1.22)d和(4.70±0.96)d。雌雄性比1∶1.74。  相似文献   
5.
枣尺蛾在上海1a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10~20cm深的土中越冬,靠近树干基部蛹比较集中。幼虫期喷洒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阿维菌素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桑磊  孙兴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62-163
樟三角尺蛾在上海1a发生4—5代,以蛹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24021.23mm^2,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7d、3~4d。幼虫期喷洒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除虫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及1%阿维菌素,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叶圆盘生测法测定了20种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甲醇提取液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的抑菌效果,其中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全草,合欢(AlbiziajulibrissinDurazz.)叶和石楠(PhotiniaserrulataLindl.)枝的甲醇提取液在离体叶圆盘的防效分别为98.33%,100.00%和100.00%,其它植物提取液均无明显抑菌效果。上述3种植物提取液的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7天后对黄瓜霜霉病的预防效果分别为54.19%,62.00%和78.93%,田间试验的防效则分别为25.57%,27.91%和48.84%。对防效较好的石楠枝甲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并对各萃取物进行叶圆盘测定,结果表明,有效活性成分存在于正丁醇相和水相中;当浓度为30mg.ml-1时,两相萃取物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率分别为100.00%和87.87%。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上海地区危害月季的豆毒蛾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室内条件下该虫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6789.35mm2,总取食量11张.室温在24℃时,完成一世代需要67.42d.其中卵期6d,幼虫期47.5d,预蛹期为1d,蛹期为9.25d和成虫(产卵前期)3.67d.雌雄成虫性比为1∶1.29.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89.5%.越冬幼虫过冷却点-5.25至-6.78℃,结冰温度为-3.57至-4.65℃.通过室内药剂防治实验,得出6种药剂之中的4种药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22种植物提取液的杀虫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苍耳植物提取液对杨分月扇舟蛾2龄幼虫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其种子提取液对供饲叶碟24 h和48 h后的拒食率分别为82.83%和75.15%,茎提取液24 h和48 h后的拒食率分别为55.56%和65.87%。苍耳种子、地锦全株和牛膝叶提取液对杨分月扇舟蛾幼虫有非常强的毒杀作用,6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94%、83.87%和81.13%。  相似文献   
10.
2000~2001年在上海地区研究了枇杷黄毛虫的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平均头壳分别为0.68±0.01、1.13±0.03、1.80±0.01、2.37±0.16、3.86±0.13mm。幼虫期总食叶量为2477.7mm2,雌雄性比为1∶1.2,初孵幼虫耐饥力平均为7.80±3.06h。室内药剂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幼虫取食20%杀灭菊酯2000倍喷雾液后,第2天的死亡率达86.3%,取食30%乙酰甲胺磷2000倍喷雾叶后2d死亡率达96.7%;使用生物农药,4d后效果逐渐显现,具有一定的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