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6年我县从陕西省华阴县引进华县大接杏。从几年来的表现看,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华县大接杏枝条节短叶密,树冠紧凑,新梢较直立,副梢少。新梢皮色绿色,易于辨认(一般品种多带紫色)。果实扁圆形,底色黄白,平均单果重70克,最大果重90克,果个较整齐。果梗中长,粗,牢固。梗  相似文献   
2.
敖石黑李     
黑李为山西省阳高县敖石村的一个实生变异品种。品质胜过大接李品种。目前全县仅有黑李287株,其发现和栽培历史有100余年。  相似文献   
3.
杀菌剂银泰对5种植物病害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泰是以银杏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的结构为先导化合物,采用人工模拟技术创新合成的一种农用杀菌剂,田间对5种植物病害的药效试验证明:对苹果腐烂病、苹果轮纹病、番茄灰霉病、玉米大斑病及小麦纹枯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优于常用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4.
宁夏中部干旱带天然草地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清水河以东)区域天然草地为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37个采样点不同土层(0~10、10~30 cm)的74个土壤样品的空间变异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砂粒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变异性增大;各土层土壤颗粒多数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决定,随机性因素对其影响较小;研究区砂粒含量北部区域较大,由北部向南部呈递减趋势,黏粒含量在西南部最高,粉粒含量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研究区土壤从南部向北部沙化程度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阳高大红袍槟果孟明地处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处的阳高县,气候干旱,土地贫脊,而且寒冷。历史上就有三春难见桃杏花的说法。但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却生长着深受阳高人民喜爱的果树一大红袍槟果。槟果分类为苹果属的一种.是中国绵苹果与沙果的自然杂交种。在未引进洋...  相似文献   
6.
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负载灭活口蹄疫病毒(iFMDV)树突状细胞对CD8+T细胞的活化效应。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白介素-4(rmIL-4)将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MoDCs),用信号阻断法从淋巴结T细胞制备CD8+T细胞,利用负载iFMDV的MoDCs与CD8+T细胞共培养,以iFMDV+MoDCs作为对照,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MoDCs,2h后再负载iFMDV,并与CD8+T细胞共培养,对照组则用iFMDV+MoDCs+CD8+T细胞,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在共培养后9,12,24,36,48h,CD8+T细胞组均产生高水平的IFN-γ。而且,经抑制剂预处理的MoDCs与CD8+T细胞共培养后,其分泌的IFN-γ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显著升高。因此得出,MoDCs可与蛋白酶体等加工iFMDV抗原,并通过交叉提呈途径激活CD8+T细胞。  相似文献   
7.
<正> 从1982年以来,我们开始探索京杏经济快速育苗技术,1984年出圃成苗10284株,1989年出圃成茁97800株,成活率已由开始时的30%提高到80%。嫁接技术已经过关。 1.种核准备当年成熟的杏核,放在通风阴凉处凉干备用,秕种和不饱满种影响出苗整齐度,应当筛选出来不用。 2.种核处理秋播前,将种核用清水浸泡3—4天,尽可能使种仁吸水膨胀,每天换水一次,脱除生理抑制物质,以利休眠解除。若春播,需在新年前进行层积处理。  相似文献   
8.
朔州市林科所试验地内在于 1990~ 2 0 0 0年 ,对全国 42个白榆种源进行了试验研究 ,通过分析确定了故原、五原、巍县、获加、杞县、集宁、霍邱、文登为最佳种源 ,为本区发展白榆确定了最佳种籽调拨区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认识降水分布与荒漠草原退化人工中间锦鸡儿林灌丛茎流发生的关系,选取实验样地人工种植的带状中间锦鸡儿林,以自然散生中间锦鸡儿群落的天然灌丛(健康组)和临近的典型退化灌丛(退化组)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2017年监测获取的23次中小降水事件下(0~15 mm)中间锦鸡儿茎流数据,开展了不同灌丛间茎流的差异性、茎流随降水变化的分布、茎流与降水特征值的回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健康组和退化组树干茎流分别为14.42 mm和15.9 mm,树干茎流分别占总降雨量的8.06%和7.91%,二者间无显著差异。(2)随着雨量级的增大健康组和退化组的茎流量和茎流百分比均呈递增的趋势;健康组的茎流量和茎流百分比变异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退化组的茎流量和茎流百分比变异系数呈递减趋势。(3)健康和退化组的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关系可以用一元线性函数拟合,茎流量百分比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关系用对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总体而言,中间锦鸡儿存在明显的冠层茎流汇水效应,但是灌丛形态退化对茎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88年7月5日购买150公斤假京杏做催熟试验,试验在室温下进行,采用塑料大帐与外界环境隔离,大帐内用仲丁胺防腐,控制帐内二氧化碳浓度为0.2—0.6%,氧浓度为15—17%。果实经筛选后用0.2%乙稀利浸泡晾干,装入果篓放入大帐。每天定时通气2—3次,调节帐内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试验结果证明,成熟度8成的杏,存放2天即可达到成熟;成熟度7成的杏,存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