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国平  宋传玲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122+128-122,128
大兴安岭地区的野生浆果主要是蓝莓和红豆。据资源调查部门的统计.大兴安岭区境内的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70%以上。占世界产量的20%左右。l野生浆果发展现状 1.I野生浆果分布及产量我区北三局为丰产区.新林、塔河、呼中为中产区,加区、松岭为低产区。我区野生蓝莓理论贮量为19933t,蓝莓一般在8-9月份采摘.丰产年份可达8000-12000t。  相似文献   
2.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大豆疫霉菌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侵染过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态学,采用CaCl2-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外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转化到大豆疫霉菌中,观察EGFP基因在大豆疫霉菌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对转化子中的EG-FP基因进行PCR检测,并对转化子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EGFP基因能够在大豆疫霉菌菌丝、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中稳定表达,并在475 nm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转化子的菌丝生长速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个别转化子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方面与野生型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一个转化子的致病型发生了改变。研究表明获得的EGFP基因转化子可以作为研究大豆疫霉菌侵染及定殖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森林生态食品行业现状,分析归纳了行业就业岗位和能力需求,将所需能力整合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一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及拓展能力,并合理配置相应课程,构建基于能力优化培养的课程体系,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载体的构建是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ygro为基本骨架,构建大豆疫霉菌遗传转化载体,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去磷酸化、连接等基因重组技术,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和来自莴苣霜霉菌(Bremia lactucae)的启动子(ham34)、终止子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ygro中,经大肠杆菌转化后对转化子进行了酶切验证,为大豆疫霉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