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采用意愿价值评估法(CVM),通过引进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开放式双边界二元选择问卷设计模式,采用随机面访方式,在陕北煤炭资源开发地30个行政村共发放问卷600份,对当地居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的环境价值损失。结果表明:由于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当地居民对本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极为关注,并且治理愿望十分迫切,居民家庭年平均支付意愿为378.05元。居民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等都对支付意愿有着明显的影响。其结论对于资源开发地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持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以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心展开研究,通过构建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等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实证测算研究了陕西省及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贡献最大;从区域差异看,陕南水资源承载力最大,陕北次之,关中最小;从城市差异看,水资源承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汉中、安康、延安、商洛、宝鸡、西安、榆林、铜川、咸阳和渭南。总体来看,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归结为水资源整体匮乏、人口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节水意识不足等方面。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了1978-2008年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计算了碳排放的拐点及时间路径,并选取主要变量研究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拐点,并且具有"倒U"型曲线的特征,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碳排放到达拐点大约需要32.5年的时间,即2040年左右到达拐点,此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碳排放减少,这一点和《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技术进步使碳排放减少,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工业结构重型化和制度因素使碳排放增加。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低碳特征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低碳产业,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工业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利用碳汇技术减碳。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排放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人民生活五个方面计算并评价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对比,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主要评价指标单位碳排放产出、零碳能源比重、人均零碳能源消费量、单位能源产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指标与全国相比较,均有较大的差距。目前,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培育新型产业;以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总量,实现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