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绿洲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绿洲的形成与地貌、气候、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有关,特别是热量条件与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绿洲生产力的大小.在对绿洲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气候地带的差异性、地貌单元和内陆河流域的完整性为区划原则,以水热条件、地貌单元、河流属性等为指标,进行绿洲区划;将中国绿洲划分为3大区及14个二级区;阐明了在二级区采用"区、类结合" 的划分方法,以地貌形态成因类型为指标进行绿洲类型的划分,可不再进行三级以下的区划.  相似文献   
2.
令人恐怖的“吃人菌”艾滋病曾令人世人惊慌不已,如今人们还未找到对付它的有效办法,而另一种令人毛骨保然的新怪病─—“吃人菌”恶魔,又先后在英国、挪威、美国、秘鲁发现,于是在世界上又刮起了一股谈“吃人菌”色变的龙卷风,甚至有人传言“吃人菌”要吃掉人类。我...  相似文献   
3.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不同年限新垦农田(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为研究对象,以未开垦的荒漠自然土壤为对照,测定0―40cm土层有机质、养分、盐碱等土壤性状,探讨了新垦农田土壤肥力和盐碱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开垦年限延长,0―20,2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呈线性增加,但后者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0―40cm土层,全氮、有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随时间延长的变化均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垦50年时分别增加88.8%,213.4%,37.5%;有效磷含量在开垦前30年呈线性增加而后又降低,开垦50年时比开垦前增加1201.2%。荒漠自然土壤(0年)是以Na+和Cl-为主的轻度盐渍化土壤,开垦为农田后总盐分含量显著下降,且不同年限间差异不明显,在0―40cm土层平均为0.8g/kg,离子累积转变为以Na+和HCO3-为主。土壤pH在开垦30年(pH为8.85)时比开垦前增加13.4%,之后又显著下降,pH变化与CO32-和K+累积呈显著正相关。新垦农田小麦产量平均为4.79 t/hm^2,与土壤有机质、养分、盐分含量和pH均不相关,但与Na+、Cl-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随开垦时间延长绿洲农田土壤肥力和盐渍化程度已得到明显改善,但0―40cm土层Na+和Cl-含量却是影响新垦绿洲小麦产量的主要土壤因子。因此,培肥农田土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Na+和Cl-含量,并防止其再次升高是实现绿洲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多年的NDVI,探讨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空间结构变化,并结合同期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表明:① 过渡带植被变化总体上受地下水位控制,植被由绿洲向沙漠梯度递减;其内部植被覆盖区域与裸沙地并存,植被分布呈斑块状。根据过渡带NDVI的变化,将过渡带分为单向渐变型、双向渐变型和突变型过渡带。② 2001—2010年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边界变化剧烈,过渡带内边界主要受控于人为活动;过渡带外边界主要受控于自然因素。③ 虽然绿洲地下水受到持续过度开采,绿洲-沙漠过渡带不断被开垦成为耕地,但是由于封育保护,2001—2010年过渡带植被略有改善,基本上保持其自身的稳定。④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NDVI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变化幅度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5.
新疆耕地资源遥感调查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乔木  马虹  岳健 《干旱区研究》2002,19(3):32-37
根据新疆区域自然特点和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类型划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宏观及其遥感与GIS技术方法在耕地资源调查中的实际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建立新疆耕地资源分类体系(包括分类原则、依据、指标及解译标志)。进而划分新疆耕地资源类型,为进行新疆耕地资源遥感调查以及建立耕地资源信息数据库服务。  相似文献   
6.
森林地表可燃物是林火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热值又是表征可燃物燃烧性的重要指标。以新疆天山东部4种典型植被类型下地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地表可燃物热值特征及其与燃点、绝对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叶林和阔叶林中,草本与凋落物组分之间差异显著,灌木林中,灌木与凋落物组分之间差异显著;天山东部林区同一林型不同组分热值大小顺序为:凋落物>草本>灌木>腐殖质;草本可燃物组分中针叶林的热值最高(19.38±0.08 kJ·g-1),凋落物可燃物组分中同样是针叶林的热值最高(19.55±0.05 kJ·g-1);不同组分地表可燃物热值与燃点间的关系存在差异:灌木可燃物组分燃点与热值存在极显著关系(R2=0.81,P<0.01),凋落物可燃物组分燃点与热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2=0.38,P<0.05),然而草本和腐殖质可燃物组分燃点与热值间无显著相关(P>0.05);另外,所有林型的地表可燃物热值与绝对含水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可见,林型、树种以及理化性质等条件综合影响着...  相似文献   
7.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资料可获取性和指标的适用性以及新疆沙漠化的具体特点,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工作在第三级区划中设计和采用了沙尘天气指数、土地覆被指数、植被盖度指数、大风指数和海拔高程指数作为区划主体指标,同时还采用了自然地理单元、县级行政区划界线、雨养植被界线、耕居地人口密度、人口耕居地比例作为辅助指标。最后,把由主体指标经指数和法合成的沙漠化综合评级指数作为最主要依据,划定三级区划界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条件,建立最佳的石斛多糖提取工艺,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了提取方式、液料比、醇沉浓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铁皮石斛鲜条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鲜条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加热回流提取方式提取的铁皮石斛鲜条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超声波提取。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方式,铁皮石斛鲜条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3128 mL·g-1、醇沉浓度9542%、提取时间3 h,提取3次,铁皮石斛鲜条多糖提取率可达到3083%。该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多地收集的16份野生铁皮石斛材料中筛选出表现较好的1份材料,再通过自交在后代中筛选出优良单株,经过组培扩繁后种植3 a,对该品系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品系的8个外观性状、4个数量性状和1个质量性状都有较高的特异性,其多糖含量高达47.65%,且该品系单株和群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较高。之后,该品系被命名为‘青谷1号’,于2013年通过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的认定。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多地收集的16份野生铁皮石斛材料中筛选出表现较好的1份材料,再通过自交在后代中筛选出较优良单株,经过组培扩繁后种植3 a,对该品系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品系的8个外观性状、4个数量性状和1个质量性状都有较高的特异性,其多糖含量高达47.65%,且该品系单株和群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较高。之后,该品系被命名为‘青谷1号’,于2013年通过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