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产量、株高等8 个参试杂交品种进行10 个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排出各参试品种的优劣,如金辉801、贵农玉188、筑黄5 号、惠玉908、金玉838、卓玉2 号、奥玉005、煌单008,为镇宁区域筛选鉴定和推广玉米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荸荠(Eleacharis tuberosa),俗称"地栗"、"马蹄"、"乌芋",属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取用于地下匍匐球茎,是一种多用途的农产品.除作水果食用外,还可作菜肴、制淀粉、加工罐头及药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荸荠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荸荠已成为镇宁县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部份.2004年全县种植面积493 hm2,平均667 m2产1 450kg,比正常年份减产550kg,减产率27.5%,严重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和县财政收入.鉴于镇宁县实际情况,结合气象因子、品种资源、品种布局及耕作制度等综合分析,对2004年荸荠减产原因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与无公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明 《植物医生》2008,21(3):35-36
荸荠秆枯病,又称荸荠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秆枯病一旦发生,致使大面积荸荠减产,部分荸荠田块甚至绝收,降低荸荠产量及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或尽可能杜绝荸荠秆枯病的发生与危害,笔者于2004-2007年在镇宁县城关镇五里坪荸荠坝区,对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探索实施了无公害化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4.
芋头(Coiocasia esculenta)又名芋、山芋、冬芋、艿芋、毛芋,是菜粮兼用作物,可加工成淀粉和工业原料,也可作出口创汇。目前,在镇宁县种植面积达200hm2,是镇宁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有效途径,现将芋头无公害化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席明  罗贤力 《耕作与栽培》2006,(2):55-55,6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荸荠推广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市场需求量较大,经济效益极为可观.荸荠生产已成为镇宁县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促进镇宁县荸荠生产长足发展,2001年从广西、安徽等省调进优良荸荠种,面积从2001年100hm2发展到2004年的466.67 hm2,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经过了4年的摸索,不断完善了栽培技术,单产不断提高,2001年平均单产1 837kg/667m2,最高单产2380kg/667m2,2003年平均单产2054kg/667m2,最高单产2560kg/667m2.现将镇宁荸荠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稻飞虱仅在贵州镇宁县的一些坝区发生,自2001年以来,稻飞虱的发生不断加重,据植保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发生面积0.16万hm2,属中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0.35万hm2,属中等或局部偏重发生年;2003年发生面积0.37万hm2,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4年发生面积O.56万hm2,属重发生或特重发生年.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全县水稻大田期稻飞虱发生面积海增0.5万hm2.2001年平均百丛虫量96.27头;2002年平均百丛虫量513.3头;2003年平均百丛虫量552.5头;2004年平均百丛虫量1.113万头.2004年发生特点:主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危害较历年重,世代重叠危害期长.  相似文献   
7.
席明 《植物医生》2006,19(4):12-13
近年来,在保证粮食稳定生产的前提下,镇宁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发展壮大生姜产业,生姜已成为镇宁县农业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随着生姜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姜瘟病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致使大面积减产,部分田块甚至绝收,降低生姜产量及品质,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户种姜极积性。现结合该县气候特点、种子资源、土壤环境、施肥水平、栽培管理等综合分析2005年生姜姜瘟病爆发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