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0篇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非审定农作物品种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已于200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的种子工作已经步入了法制化.但在具体操作中,法律的规定与实际工作出现了断点,如对主要农作物品种要进行审定,有的作物在这个省是主要农作物,在那个省可能不是主要农作物,类似这样的作物如何管理呢?对非主要农作物虽然不需要审定,但并没有说不需要管理.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了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历史,总结了1997年以来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主要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及审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参试品种6个,第二年参试的品种为鲁154,第一年参试的品种分别为中夏杂05、K640、96-31、鲁159,对照品种为鲁棉研19.全流域试点共8处,分布于冀、鲁、豫、晋四个省.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0 m2,试验区周边种植保护行不少于4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应用状况及前景全国种子总站马志强,瘳琴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当今农作物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己在玉米、水稻、高粱、油菜、瓜菜等作物上广泛使用杂交种。玉米杂交种已基本普及,杂...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中Cd、Pb、Zn、Ni复合污染对芹菜生长的影响及重金属在芹菜体内的富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重金属添加量的增加,芹菜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芹菜地上部和根部吸收Pb量分别与外源添加Pb、Zn、Ni量和Cd、Pb、Zn、Ni量达到极显著相关,其中土壤Zn含量的增加极显著的降低了芹菜地上部和根部对Pb的吸收。芹菜地上部及根部对Cd、Pb、Zn、Ni四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顺序均为:Cd>Zn>Ni>Pb,且根部对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显著大于地上部。Cd在芹菜中的平均迁移能力最强,Zn、Ni次之,Pb的迁移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基于Cd-Zn复合污染下干旱区绿洲土壤的胡萝卜盆栽试验,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胡萝卜土壤中Cd、Zn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就生物利用性形态的变化研究了Cd、Zn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1)原状土壤中Cd和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随着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Cd的主要赋存形态逐步转变为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Zn主要赋存形态逐步转变为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但有效态和潜在有效态的比例大大增加。2)胡萝卜对Cd、Zn的富集作用均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对Cd的富集能力远远大于Zn。3)胡萝卜吸收的Cd和Zn不仅包括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还包括了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来的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共存重金属Cd、Pb、Zn、Ni在干旱区绿洲土壤-芹菜系统中的吸收积累和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d、Pb、Zn、Ni四种共存重金属元素在芹菜不同部位的吸收量均为根部地上部,累积率大小顺序依次为CdZnNiPb;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Pb、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态,Cd以铁锰氧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随着重金属元素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的Cd主要以碳酸盐态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存在,而Zn和Ni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存在;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干旱区绿洲土壤中Cd的可交换态对芹菜地上部Cd含量的贡献最大,Ni的铁锰氧化态对芹菜根部Ni含量的贡献最大,而对芹菜地上部和根部吸收Pb和Zn量贡献最大的形态分别为Pb和Zn的可交换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区试中表现优良的品种在大区种植的丰产性与适应性等基本农艺性状,为国家棉花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是在财政部农业司、农业部财务司、种植业管理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农技中心的具体组织安排下,在相关省级种子管理部门、试验汇总单位、试验承担单位、抗性鉴定单位、品质检测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大型区域性田间试验,目的是依照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通过多环境试验鉴定棉花新品种(系)在长江流域棉区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05年国家棉花品种区试总结报告汇编》的相关内容为依据重新整理简化而成,扼要介绍了2005年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的实施概况和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供棉花科研单位、种子管理经营部门以及广大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稻区早在60年代初就曾按行政大区分片组织的形式开展跨省区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后因“文革”中断。1973年在原农林部的组织下得以恢复,后至今未间断过,为促进南方稻区省际间的品种交流、扩大良种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作出了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试验经费严重不足,组织管理体制不顺,使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工作举步维艰,以致出现试验规模萎缩、试验质量下降、品种评价简单化等问题,到“八五”期间已经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边缘。“九五”以来,区试工作作为种子工作的重要一环,引起农业部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