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玉米是庆城县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全膜玉米沟播技术的全面推广,我县的玉米面积有了长足发展。采用"3414"试验方案,探索全膜玉米在我县黄绵土的不同氮、磷、钾配比下的生长状况,旨在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结果显示:玉米玉豫22号在黄绵土中的最佳施肥量为N为204.9 kg/hm2,P2O5为51.6 kg/hm2,K2O为26.1 kg/hm2,在此施肥量下的玉米产量可达到7 817.4 kg/hm2。  相似文献   
2.
<正>干旱地区黄花菜采用长寿地膜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一次覆膜,可连续保持3~5 a(年)不破损,抗旱防杂草,还起到集流微灌的作用,大幅度提高黄花菜产量,每667 m2产值可达12 000元,效益显著。黄花菜是甘肃省庆城县的特色产业,已经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栽培面积达3 333.3 hm2(5万亩)左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示范基  相似文献   
3.
4.
甘肃庆城地处陇东东北部,海拔1000~1600m,年降雨量450~550mm,属于典型的旱地蔬菜种植区域。以全膜垄沟覆盖为核心的集雨保墒技术在蔬菜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蔬菜生产受制于水而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的问题,扩大了旱地蔬菜生产区域,使得特色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过试验研究,探索出旱地全膜垄  相似文献   
5.
<正>西北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播种(简称"全膜玉米")技术已推广应用多年,虽然取得不错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地膜数量投入较大、玉米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等。为使该技术更加完善,我们经过反复实践,成功试验出全膜玉米留茬、留膜、留秆,即"三留"过冬续种技术,将过去玉米秋收后立即灭茬收拾地膜的耕作方式改为将玉米根茬、旧地膜、秸秆全部保留过冬。该技术是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延伸,对提高旱地农业降雨利用率,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一、旱地冬小麦减行播种的作用及优势冬小麦减行条播技术,即在原露地条播机械播种时,将原7行中间的一个齿轮种子孔人为封闭,使原7行播种变为6行播种,出苗后小麦田间呈现出3行相间、宽幅30厘米的种植带,带与带之间留有30厘米空闲带,使3行小麦的两侧行均表现出边际优势,可以培育出多分蘖、早分蘖的大穗大粒植株,变过去主茎成穗增产为主茎成穗与大穗大粒集成增产。同时,在种植带之间的空闲带覆盖秸秆,起到保墒、抑蒸、越冬保温、增穗粒、  相似文献   
7.
甘肃庆城地处陇东东北部,海拔1 000~1 600m,年降雨量450~550 mm,属于典型的旱地蔬菜种 植区域。以全膜垄沟覆盖为核心的集雨保墒技术在蔬菜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蔬菜生产受制于水而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的问题,扩大了旱地蔬菜生产区域,使得特色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过试验研究,探索出旱地全膜垄沟甜玉米—甘蓝—辣椒一膜多茬免耕栽培技术。平均每667 m2 甜玉米鲜穗产量1 600 kg,产值4 200元;甘蓝3 200 kg,产值1 280 元;鲜椒2 800 kg,产值5 600 元,一膜三茬总产值可达11 080 元,与一膜一茬蔬菜相比,每667 m2 减少地膜、耕作成本360元,产值增加6 008 元;与一膜两茬比较每667 m2 减少地膜、耕作成本280 元,产值增加4 000 元。  相似文献   
8.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是一项高产、抗旱新技术。但是随着大面积推广应用,其顶腐病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依据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为害现状,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顶腐病发生为害与其栽培新技术的相关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秋覆膜、垄沟点种、提旱播种、连作3年以上、土壤旋耕病株率分别为8.6%、6.9%、7.85%、19.25%、12%。依据掌握的发病规律,在玉米顶腐病发生严重的区域示范推广适地、适时、适墒开展顶凌覆膜,在春季墒情较好的情况下示范推广垄侧点种、残膜过冬与露地过冬间隔3年轮换深翻冬晒等农业综合栽培技术可以预防顶腐病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