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叙述了鉴别寄主的选择及小种鉴定的结果。按分离菌对各品种的毒性频率顺序,以一定的梯度间隔选取鉴别寄主9个。小种编码用八进制。一般是编码小者毒性较弱,大者毒性较强,编码顺序即当前病菌群体毒性结构的大致体系。1984、1985年鉴定了18省、市、自治区249个标样,分出32个小种,在以鉴别寄主毒性频率划分的9个级别内,小种频率近于正态分布,以1-5群内小种频率高、分布广、占总数的79.2%,是抗病育种应予注意的小种群。四川、北京两地白粉菌群体毒性结构相近,主要差异在菌量及各基因型小种的频率上。用3个鉴别寄主品种的相应毒性基因测试其在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配呈连锁平衡。  相似文献   
2.
小麦成株白粉病病情记载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83年以前,在记载小麦成株白粉病病情的方法上,各地标准不一,不便交流比较。全国小麦白粉病1983年会议商定,采用墨西哥“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禾谷类作物叶部病害分级标准记载。经两年试用,我们认为其原则可取,但它是按小麦成株约7片叶的病情,分成0—9级(以下简称“九级法”,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菌毒性基因侦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置小麦白粉病菌毒性侦察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全国各主要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毒性结构、动态及各主要已知或未知抗病基因的抗性表现和变化,为抗源的合理利用、杂交亲本的选配,抗性基因的合理布局和更替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白粉病品种的基因分析与归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研究出用抗谱及抗谱的近似,分析小麦抗白粉病品种的基因与归类的方法,测试了152个小麦抗白粉病品种,归类出15个类群,共120个品种,分析了类群主效抗病基因,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提出,为聚合主效抗病基因,进行复合杂交,在选取抗病亲本对上,要掌握毒性频率低,抗谱上互补,抗病基因非等位三项基本原则,才能取得预期成效。抗谱、近似分析法快速,准确,能同时测量大量品种、获得较多可靠信息,适用于基因对基因专化性病害抗病品种的基因分析与归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