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30m分辨率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为基础,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位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1990-2021年耕地与森林、灌木、草地等其他农用地的相互转化情况、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为科学实施“进出平衡”制度、保障黄河流域粮食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1年黄河流域耕地向其他主要农用地净转出183.51万hm2,非耕农化率为4.9%,其中畜牧业发展对耕地的挤出效应最为明显。2)净转出耕地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以及蒙中等地区,其中乌兰察布、延安、榆林、忻州、吕梁、庆阳等地级行政区净转出面积较大,而蒙西、宁夏、豫北、山东等地区则以净转入为主。非耕农化率呈现与耕地净转出不同的分布格局,玉树、果洛、阿坝等地区耕地净转出较少但非耕农化率较高。3)黄河流域耕地与其他农用地转化空间格局演变对耕地的坡度、侵蚀风险、≥10℃积温、土壤pH等生态因子适宜性的影响是正向的,对年降水量、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等因子适宜性的影响是负向的,对综合适宜性的影响在整个流域层面是负向的,但在地级行政区层面,对更多数量地...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文献计量法,聚焦土地自然属性,基于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梳理农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选取12个指标构建土地宜耕、宜园、宜林、宜草性评价体系。基于限制性因子法与1OAO原则筛选不适宜区,针对适宜区利用综合评价法考虑适宜程度,最终形成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并以2020年石羊河流域为实证区开展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石羊河流域内仅有2.69%的土地属于耕地适宜区,42.96%不适宜发展耕地;园地适宜区有17.08%,不适宜区有19.12%;林地适宜区有10.27%,不适宜区有6.17%;研究区域内无草地不适宜区,适宜区有12.93%。本研究根据2020年研究区土地覆被现状与2010—2020年农用地转化等实际情况,验证上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结果表明仅存在3.76%的耕地分布在耕地不适宜地区、林地不适宜区没有林地分布,农用地转入和转出也主要分布于一般适宜区和适宜区,基本上符合因地制宜发展,证实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利用限制性因子法开展适宜性评价贴合实际,能够为未来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