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稻糯质基因对胚乳淀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菊强  徐均焕 《作物学报》1996,22(5):638-640
利用扫描电镜对广陆矮4号和原丰早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淀粉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糯与非糯稻米均存在垩白区和非垩白区,只是由于糯质胚乳在干燥后整个呈乳白色,不透明,故肉眼难于区分。在垩白区大多胚乳细胞内淀粉粒清晰可见,淀粉粒以单粒状态为主,排列疏松,淀粉粒间存在较大的空隙。非垩白区大多数胚乳细胞内淀粉粒被细胞壁所覆盖,只在破裂细胞中可见到主要以复粒状态存在的淀粉粒,排列紧密。在糯质胚乳排列致密的非垩白区复粒淀粉内存在大量微孔,而非糯胚乳中无此结构,这些微孔在干燥后充气可能是糯米外观呈乳白色不透明的主要原因。这与由于淀粉粒积累疏松而引起的垩白结构存在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结合^3H-TdR标记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对水稻种胚吸胀过程中DNA的合成定位与合成变化,作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照片。此认为水稻种胚吸胀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DNA合成过程;照片与过膜-液闪法直接测定^3H-TdR掺入量随吸胀时间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番茄乌心果病病原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乌心果病病原进行深入的研究表明,温室中栽培的番茄,在用番茄乌心果病的汁液摩擦后,出现了与田间乌心果病相同症状。从而进一步证实长叶车前草花叶病毒(Ribgrass Mo-saic Virus(RiMV))是番茄乌心果病的病原之一。通过调查发现,该病害已在中国许多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真菌胞外蛋白酶的病理作用与测定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评述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报道,介绍胞外蛋白酶在真菌入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列出各种有关胞外蛋白酶的测定方法及提纯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生物学相容性较好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乳化剂,从五大类生化营养基质中筛选出海藻糖、葡萄糖、蛋白胨、酪氨酸和菜籽油作为孢子萌发促进剂的基本成份,采用5因子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并实施了36个组配试验以优化配方。将所获孢子萌发促进剂加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乳悬液中喷雾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无翅成蚜,在20℃和12L:12D的条件下饲养并逐日观察发病死亡数。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桃蚜接种后第4~6天为死亡高峰,在10~6~10~8个孢子/ml的浓度下喷雾处理6天后的累计死亡率为62.9%~88.7%,LT_(50)估计值为3.8~4.8天,接种后第4、5和6天的LD_(50)估计值分别为3.75×10~7、3.73×10~5和2.08×10~5个孢子/ml。在连续6天的观察中,接种成蚜日均产若蚜数比对照分别下降了40.7%~85.0%,下降幅度随孢子乳悬液浓度提高而增大。这些结果表明,以上孢子萌发促进剂具有作为球孢白僵菌孢子制剂添加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A蛋白免疫电镜技术对几种蔬菜作物的长叶车前草花叶病毒(RMV)、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检测比常规的电镜负染技术至少要灵敏近10,000倍,比普通的免疫电镜技术要灵敏10~100倍,抗血清浓度稀释至400,000倍,病毒粗提液稀释到1,000,000倍或病毒提纯液浓度为2.5×10-7 mg/ml时均能观察到病毒粒子。同时由于抗体分子能特异性地结合到病毒粒子表面,能够很容易地区分不同的病毒种类。
应用此项技术作者检测了杭州地区几种常见的蔬菜病毒病,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蕃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satsai Mao),雪里(Brassicajuncea var.multiceps Tsen et Lee)等作物发病期的叶或果的浸提液用A蛋白免疫电镜进行快速检测,结果在大白菜,番茄等病株上检测到较多的病毒粒子,且大多能被RMV抗血清修饰,同时在番茄病株检测到的少量病毒粒子亦能被TMV抗血清修饰,而榨菜及雪里等病株上检测到的病毒粒子很少能被RMV及TMV抗血清所修饰,另外,病毒粒子的含量以番茄病果中为最高,要比其它几种蔬菜作物叶子中高约10~30倍。  相似文献   
7.
8.
结合 ̄3H-TdR标记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对水稻种胚吸胀过程中DNA的合成定位与合成变化,作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照片。由此认为水稻种胚吸胀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DNA合成过程;照片与过膜-液闪法直接测定 ̄3H-TdR掺入量随吸胀时间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A蛋白免疫电镜技术对几种蔬菜作物的长叶车前草花叶病毒(RMV)、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检测比常规的电镜负染技术至少要灵敏近10,000倍,比普通的免疫电镜技术要灵敏10~100倍,抗血清浓度稀释至400,000倍,病毒粗提液稀释到1,000,000倍或病毒提纯液浓度为2.5×10-7mg/ml时均能观察到病毒粒子。同时由于抗体分子能特异性地结合到病毒粒子表面,能够很容易地区分不同的病毒种类。应用此项技术作者检测了杭州地区几种常见的蔬菜病毒病,对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L.),蕃茄(LycopersicumesculentumMil),榨菜(Brasicajunceavar.tsatsaiMao),雪里(Brasicajunceavar.multicepsTsenetLee)等作物发病期的叶或果的浸提液用A蛋白免疫电镜进行快速检测,结果在大白菜,番茄等病株上检测到较多的病毒粒子,且大多能被RMV抗血清修饰,同时在番茄病株检测到的少量病毒粒子亦能被TMV抗血清修饰,而榨菜及雪里等病株上检测到的病毒粒子很少能被RMV及TMV抗血清所修饰,另外,病毒粒子的含量以番茄病果中为最高,要比  相似文献   
10.
通过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和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对桃蚜(Myzs persicae)毒 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各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量 接种88~216头若蚜,接种后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模型拟合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虫疠霉具有相似的剂量效应,但飞虱虫疠霉的杀蚜速率比新蚜虫疠霉快。接种后3 ~7d飞虱虫疠霉的LD50值分别为12. 81,2. 90,1. 79,1. 27,0. 90个孢子/mm2,新蚜虫疠霉的LD50值分 别为16. 96,1. 30,0. 18,0. 07,0. 04个孢子/mm2.两种虫疠霉的LT50值在>3个孢子/mm2的剂量下相 似(3.0~3.5d),但低剂量下差异较大。这些毒力指标表明,飞虱虫疠霉是可以与新蚜虫疠霉匹敌的杀 蚜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