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3株食用菌致病木霉为目标菌株,利用热处理过的发酵液研究拮抗细菌B44对3株木霉的抑菌作用。通过对3株木霉菌丝生长、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的研究,结果发现拮抗细菌B44对3株木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细菌发酵液浓度的提高,其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在细菌发酵液浓度为40%时,对3株木霉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率分别为79.74%、91.19%、73.37%,而对两株平菇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抑制率为33.80%和55.46%。因此拮抗细菌B44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编制石首市森林经营方案的实践,为探讨建立县级森林资源收获调整模型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运用林龄空间转移理论和运筹学的原理和技术,对该市意杨、杉木、马尾松、水杉(池杉)和其它阔叶树(枫杨、香椿等)等用材林建立了经营级收获调整模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已成为危害广西甘蔗的主要病原病毒,但尚未见侵染本地区甘蔗的SrMV全基因组序列的报道。本研究以田间一株感染SrMV的甘蔗为材料,提取叶片总RNA通过RT-PCR及RACE技术扩增获得9 626 nt(不包括polyA尾)的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命名为SrMV-GX。序列分析表明,SrMV-GX与浙江萧山分离物(SrMV-XoS)、浙江余杭分离物(SrMV-YH)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分离物(SrMV-H)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4%、94.7%和80.9%编码的多聚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8.4%和90.4%。与马铃薯Y病毒科的其它成员一样,SrMV-GX基因组中存在一个小的ORF(pretty interesting potyviridae ORF,pipo),且其序列非常保守。本研究对SrMV-GX进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SrMV的遗传多样性,改进现有的检测方法及培育健康脱毒甘蔗种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甘蔗病毒病种类和发生情况,明确其病原病毒种类及分布,为针对性地开展甘蔗病毒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3年对广西14个地市主要甘蔗种植区的甘蔗病毒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样,用RT-PCR等方法对田间采集的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广西蔗区发生的病毒病主要为甘蔗花叶病,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发生;甘蔗黄叶病在大部分蔗区发生,但程度不及甘蔗花叶病.采集的192个样品中有116个样品检测出病毒,分别是高粱花叶病毒(SrMV,占47.9%)、甘蔗花叶病毒(SCMV,占15.6%)和甘蔗黄叶病毒(SCYLV,占6.8%),其中SrMV和SCMV复合感染占5.7%,SrMV和SCYLV复合感染占1.6%,SCMV和SCYLV复合感染占2.1%,SrMV、SCMV和SCYLV3种病毒复合感染占1.6%.[结论]目前广西甘蔗种植区发生的甘蔗病毒病主要由SrMV和SCMV引起,且病毒复合感染较严重,需在甘蔗健康种苗的培育和生产中加强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5.
6.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BB)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现状,总结了病菌与水稻互作中亲和与非亲和性的决定因子,归纳了水稻感病性和抗病性基因的类型,并对白叶枯病抗性丧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防控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应针对性加强水稻抗性育种工作,并提出了抗性育种以及生产上抗性品种布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根据罗田县“长防林”总体设计工作实践,为探索《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县级总体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数学规划法,对该县土地合理利用及防护林体系林种结构优化,作如下浅议。一、罗田县土地利用及林种结构现状分析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区,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版土面积3216150亩中,高山占0. 4%,中山占3. 22%,低山占10. 34%,丘陵占44%,河谷平畈占42. 04%。地势北高南低,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和研发新型绿色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有关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致病效应蛋白调控水稻抗(感)病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水稻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本文对稻黄单胞菌-水稻互作系统中已知的TALE效应蛋白与水稻抗(感)病基因(R 或 S)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 就tal基因与水稻R或S基因的协同进化进行了分析, 结合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杀菌剂的应用现状, 提出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