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18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高原粳稻抗白叶枯病新品系云资抗2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产优质的云南高原粳稻品种滇系4号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3次回交以及5次自交形成BC3F,代材料,并结合后代材料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的评价选择,选育出高原粳稻新品系云资抗21号,对云资抗21号的21个单株采用与Xa21连锁标记RM21和RM229、以及22个独立分离的SSR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21个单株在RM21位点上均为IRBB21的纯合基因型,在RM229位点上有1个单株显示为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其余的20个单株均为IRBB21的纯合基因型,而在其余22个SSR标记位点上均显示为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该新品系白叶枯病抗性与IRBB21相近,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稻孕穗期耐冷型初步鉴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控温条件下对15份栽培稻材料的孕穗期耐冷性进行了鉴定,提出了“耐冷型”这一用语。根据这15份材料的孕穗期耐冷性特性,将它们的耐冷型划分成6类,其中,第2耐冷型和第5耐冷型的特征明显不同于以往所报道的,鉴定分析材料的耐冷型对耐冷性育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分布于82个县市的1630份中国云南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多种表现型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24份稻种资源是具有多种表现型现象的资源,即多型性资源,多型性资源的比例为44.0%,多型性系数X为1.75,多样性指数日为1.34,X与日的相关系数r=0.90。多型性资源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思茅、临沦、版纳和德宏4个地州。以墨江、景洪、龙隆、永德、普洱、孟连和云县等7个县(市)为中心的地带,即云南多型性稻种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边缘及滇西南地区的野生稻分布区、稻种资源富集区和陆稻的主要种植区。分布地区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佤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云南稻种资源的多种表现型现象与当地的地理和民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去壳种子,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用N6+1mg/L2,4-D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疣粒颗生稻愈伤组织生长很快,每周至少继代培养1代,有时甚至要继代2次。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1年后分化能力仍然很强;普通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8个月后分化能力开始下降,至10个月后分化能力完全丧失。在所用的11种培养基中,N6+1mg/L 6-BA 0.5mg/L NAA诱导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再生绿苗效果最好,诱导率为70%。1994年采集到的普通野生稻的种子,在本实验中(1997年)被用来诱导愈伤组织,其再生绿苗率平均仅为4%,比1995年用该种子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率(平均23%)低,这可能与所用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种子保存时间(3年)太长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缅甸引进稻种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别以‘旱优3号’、‘旱优8号’为抗旱对照材料,‘珍汕97B’为敏旱对照材料,对160份缅甸引进稻种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通过苗期反复干旱处理,测定反复干旱存活率(SPRDC)、苗高(PH)、心叶下倒一叶叶长(LFC)、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5个抗旱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性状。以5个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FSV)平均值作为抗旱综合鉴定指数D值。以对照材料D值为分级点,将缅甸引进资源抗旱性分为抗、中抗、中感、感4个级别,将所有指标鉴定结果都为抗的定为抗旱材料,得到18份抗旱材料。结果表明:这18份抗旱资源可作为栽培稻抗旱改良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稻瘟病基因Pi-ta可有效防治携带A VR-Pita1稻瘟菌的侵染.本研究利用位于Pi-ta基因前端的显性 .分子标记YLI53/YL153和位于中间区域的显性分子标记YL155/YL87对39份来自美国的水稻...  相似文献   
7.
在1982~1997年中日双方合作在昆明进行稻耐冷性研究,建立了一套耐冷性鉴定评价体系,构建了一套耐冷性鉴定标准比较品种,筛选出一大批多种类型的耐冷性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开展了稻耐冷性生理及遗传方面的基础研究,为稻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云南省稻谷增产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云南德昂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9~10月、2009年9月分别对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镇康县南伞镇、镇康县军赛佤族拉枯族傈傈族德昂族乡2乡1镇10个村分布的与德昂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257份.文章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云南德昂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条件下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强耐冷性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性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性品种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降后升趋势,消减值则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强耐冷性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弱耐冷性品种小,蒸煮食味品质表现相对稳定,但弱耐冷性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明显呈变劣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耐低氮种质的发掘及其在高原粳稻中应用,有利于提升高原稻区的生产效率并保护环境。在云南高原稻区两种土壤氮素水平下,种植以育成的优质高原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DJY1)为轮回亲本所形成的2064份导入系,以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为指标,评价导入系的耐低氮特性。结果显示:供试导入系的SPAD平均值在两种不同土壤氮素水平下均呈正态分布,且与有效穗和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以超出95%右尾概率值为标准,初步筛选出供体亲本为Khazar(BC3F3)和Chhomrong(BC3F4)2个导入系为低氮钝感材料,即耐低氮材料;以小于5%左尾概率值为标准,则推论出供体亲本为Basmati370(BC3F3)、Type3(BC3F3)、Khole-Mavshi(BC3F3)、Ajaya(BC3F3)、Doddi(BC3F3)和鱼秋谷(BC4F3)的6个导入系为低氮敏感材料。这些材料可用于高原稻区耐低氮及氮高效育种及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