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唑虫酰胺30%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进行了唑虫酰胺30%悬浮剂防治茶树小绿叶蝉药效试验,药后1d,唑虫酰胺30%悬浮剂各处理对茶小绿叶蝉防效在88.9%~91.8%;药后14d,唑虫酰胺30%悬浮剂各处理对茶小绿叶蝉防效在92.8%~93.8%。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联苯菊酯、唑虫酰胺、氟啶虫酰胺、茚虫威、丁醚脲和苦参碱6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 d各处理的防效在54.6%~78.5%,药后7 d各处理的防效均达到78.4%以上,药后14 d的防效仍保持在79.6%以上。唑虫酰胺、茚虫威、丁醚脲3种药剂具有速效性快,持效期长的特点,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和苦参碱具有较好的持效性,但速效性稍差。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茶树安全。  相似文献   
3.
开展7种农药(氯虫苯甲酰胺、丁虫腈、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丙溴磷、呋虫胺和苏云金杆菌)对茭白螟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农药中,氯虫苯甲酰胺、丁虫腈对茭白螟虫防效最佳,其次为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再次为丙溴磷、呋虫胺和苏云金杆菌。经综合分析,推荐氯虫苯甲酰胺、丁虫腈、甲氧虫酰肼、苏云金杆菌作为防治茭白螟虫的首选药剂,施药适期为茭白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4.
茭白锈病防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杀菌剂中,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粉唑醇防效最佳,但结合对茭白的生长影响,推荐在茭白锈病发生初期使用的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和粉唑醇。  相似文献   
5.
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的半纯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珍稀、濒危昆虫——中华虎凤蝶半纯饲料的二次正交筛选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干酪素、抗坏血酸、酵母粉和杜衡叶粉的含量是影响该蝶幼虫历期、化蛹率及蛹重的主要因子;饲料经高压灭菌易导致化蛹率显著下降.17种配方中有5种较好.其中最佳配方的饲养结果:幼虫平均历期41.83天化蛹率50.00%,平均蛹重340.38mg,羽化率40.00%.鲜叶对照分别为:36.80天,69.43%,352.68mg和60.98%.  相似文献   
6.
作者进行了矿物油97%乳油防治茶橙瘿螨药效试验,药后3d,矿物油97%乳油各处理对茶橙瘿螨防效在70.5%~74.6%;药后14d,防效在91.6%~92.7%.  相似文献   
7.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开发县茶园的主要害早,发生范围广,为害重.该虫以成虫、基早吸取茶树汁液,造成芽叶失水,严重影响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8.
大豆苗期蚜虫为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苗期小区接虫试验和自然观察结果均表明,蚜量和有蚜株率与产量损失具密切关系;苗期蚜虫为害后,影响产量主要因株高下降,荚数和粒数减少。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为3.96%,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头,有蚜株率35%。  相似文献   
9.
联苯肼酯43%悬浮剂防治玫瑰茶黄螨,药后3d,各处理防效在84.6%~90.3%,药后10d各处理防效在92.0%~97.1%,药后20d,各处理防效在93.9%~98.4%。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时期播种的玉米田、传毒介体灰飞虱虫量和玉米粗缩病病情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苗9叶前感病期和传毒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岔开,玉米粗缩病就可减轻发生。通过调整玉米播种期等农业措施,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