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旨在筛选适宜陕北榆林地区种植的优质沙棘种质资源,将‘实优一号’、‘深秋红’、中国沙棘、‘北欧一号’、‘无刺大果’5个沙棘品种引种到榆林地区,待生长初期结束,测定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与生理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函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别对不同沙棘品种的农艺性状与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引种至榆林地区的沙棘品种存活率以‘深秋红’两年生最高,达99.02%;通过农艺性状分析得出,移栽至榆林地区的5个沙棘品种在株高、冠幅及地径粗生长量上除中国沙棘外均有所增长;通过对比生理指标结果得出,5个沙棘品种各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移栽后除‘无刺大果’以外沙棘的丙二醛含量从初期到末期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变化上,末期的‘无刺大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除中国沙棘外的品种(P<0.05);从过氧化物酶含量变化上可以看出,除‘实优一号’与‘无刺大果’外,其余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有所增加;在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上,‘实优一号’、‘无刺大果’的游离脯氨酸增长量最大,分别为24.6、23.65 μg/g;在叶绿素含量比较中,‘北欧一号’与中国沙棘的叶绿素含量最高。通过存活率、农艺性状评价及抗旱性评价综合分析得出,两年生‘深秋红’是最适宜引种至陕北榆林地区的优质沙棘树种。  相似文献   
2.
白刺属(Nitraria L.)植物是古地中海第三纪孑遗植物,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及其SDM工具箱预测了过去到未来不同时期下白刺属6个物种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迁移路线,以期为该属植物的保护及资源利用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白刺属植物当代在我国的高适生区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6.32%,主要集中在宁夏北部、内蒙古南部和新疆西部地区。与过去相比,白刺属植物的潜在高适生区在当代减少了1.68%。与当代相比,白刺属植物高适生区预测面积在2070年(RCP4.5)气候情景下减少了0.13%,在2070年(RCP8.5)气候情景下增加了1.61%,主要集中在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地区;白刺属植物在我国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最冷月最低温(bio6);最冷季度的平均降水量(bio19)和年均温(bio1)是影响白刺属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白刺属植物在末次间冰期(LIG)、末次冰盛期(LGM)、当代及2070年(RCP4.5和RCP8.5)均有向青海等高海拔地区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