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历史资料整理与实地详查,以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为研究对象,统计了该地区自1986年以来现存沟道工程的数量和分布特征;采用实测法,通过确定影响沟道工程阻截泥沙量的主要参数,计算了研究区淤地坝、引洪淤地、水库和谷坊的泥沙阻截量。研究结果表明:十大孔兑沟道工程共阻截泥沙5995.15万t。其中淤地坝3205.61万t,引洪淤地1460.15万t,水库1182.76万t,谷坊146.61万t;通过分析不同时段沟道工程的泥沙阻截特征表明,1986-1999年、2000-2009年和2010-2018年三个时段沟道工程的泥沙阻截量分别为2809.26万t、1597.93万t和1587.97万t。十大孔兑地区沟道工程具有显著的泥沙阻截作用,研究结果为定量评估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区域减沙效益提供数据支撑,对黄河内蒙古段“拦沙换水”、防洪、防凌调控决策制定以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布局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揭示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并开展可持续流域治理工作。[方法] 基于妫水河流域1995—2018年降雨、土壤、数字高程模型及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技术与RUSLE模型的方法定量分析妫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特征,并对流域土壤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1)1995—2018年,流域内林地和草地面积均呈下降的趋势,2018年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为4.41×104,0.84×104 hm2,较1995年分别下降13.52%和10.61%。耕地面积由1995年的3.53×104 hm2增加至2018年的4.07×104 hm2。建筑用地面积逐渐增加,由1995年的0.59×104 hm2增加到2018年的1.90×104 hm2。(2)妫水河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呈波动性变化,由1995年的8.71 t/(hm2·a)降至4.56 t/(hm2·a)后,于2018年升至11.07 t/(hm2·a)。(3)妫水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1995—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逐渐降低并保持稳定,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比例由4.95%降至3.05%,2018年后升至7.42%。(4)妫水河流域在研究时段内土壤稳定性降低,不稳定土壤面积升高。[结论] 妫水河流域城市化的进程中,林草覆盖度略有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整体下降,但在后期略有提高;不稳定土壤所占面积较少。研究结果可为妫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朱锐鹏    刘殿君  张世豪    高志强  左启林    赵炯昌    王百群  于洋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10-17
为了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小流域不同类型植被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以地处黄河中游内蒙古段的圪坨店小流域为研究区,建立6个投影面积为5 m×20 m的径流监测小区,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定位监测和降雨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份降水特征和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油松、沙棘、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并设置裸地径流小区作为对照,采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系数和单位面积侵蚀量与裸地的比值表征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研究时段(2014—2017年)内,降水集中分布在6—9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差异显著(p<0.05),径流量最小的是油松林地,为(4.55±3.25)L; 径流量最大的是裸地,为(412.73±97.09)L。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具体表现为:裸地>农田(玉米)>天然草地(针茅)>人工草地(苜蓿)>沙棘>油松林。泥沙量观测结果与径流量类似,最小的是油松林,为(0.8±0.38)g/L; 最大的是裸地,为(87.36±15.37)g/L。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系数和侵蚀模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农田径流系数最高,为12.26%±1.27%,油松林径流系数最低,为0.09%±0.0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系数具体表现为:农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沙棘>油松林地。同样的,油松侵蚀模数最低,是(0.002±0.001)kg/(m2·a),农田侵蚀模数最高,为(1.49±0.71)kg/(m2·a)。观测时段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侵蚀模数与径流系数表现一致。综上所述,植被恢复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不同植被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油松>沙棘>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中游内蒙古段植被恢复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