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9篇
  2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石榴新害虫——黄蓟马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石榴种植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近10年来,本州在石榴种植规模上有较大发展,现已形成南北两大片区,总面积超过1.2万hm2,成为全国石榴主产区之一。但虫害严重,已成为制约本州石榴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秧苗特性不仅与培育壮秧有关,而且亦是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结构育种需要解决的首要环节.2007年早、晚季在广州,以最近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强优组合天优10号、天优122、五丰优128、特优138、两优培九,常规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供试材料.对其秧苗形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稻区早、晚季生态环境下,供试材料间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目、单株茎数、叶鞘基部宽度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不但证明了以往研究中将这些性状作为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的可靠性,而且还完善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即:早、晚季植株高度分别为35.0~38.9cm和33.5~37.8cm,早、晚季主茎叶片数分别为5.2~5.8片和4.9~5.2片,早、晚季单株茎数分别为1.5~3.0条和3.0~3.7条,早、晚季叶鞘基部宽分别为0.70~0.75cm和0.51~0.59cm.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镉毒性与中华稻蝗种群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将采自山西省原平市的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镉的LD50急性毒性实验,并对所研究个体进行等位酶水平淀粉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中华稻蝗种群LDH、GPI、PGM和ME均为多态基因座位。在LDH、PGM、ME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个体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PGM及ME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哈-温平衡预期值,且LDH、PGM、ME为杂合体缺乏(F〉0);在GPI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GPI基因型频率符合哈-温(H-形)平衡预期值,而GPI为杂合体过剩(F〈0)。中华稻蝗在这4个基因座位具有较高的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2.5),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14~0.325)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71~0.496)。结论:由于中华稻蝗种群不同基因型对Cd^2+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导致其不同基因型死亡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鱼腥藻PCC7120(Anabaena sp.)基因asr0757/alr0758在毒素-抗毒素系统中的相关生物学功能,设计了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片段asr0757和alr0758,将目的基因与p MD18-T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载体,并对其进行XhoⅠ和NdeⅠ双酶切,再与表达载体p ET-28a连接构建表达重组菌,重组菌的体外表达在IPTG的诱导下进行。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扩增出了大小为210 bp的asr0757和342 bp的alr0758目的基因。经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68 k D和12.534 k D的蛋白质。根据结果可初步认定alr0758为毒素基因,asr0757为抗毒素基因,共同构成鱼腥藻PCC7120毒素-抗毒素系统。  相似文献   
5.
以天山中部中科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观测站三种类型草地长期(26 a)围栏封育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期(26a)围栏封育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栏外(自然放牧条件下),表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高寒草甸(165.29 g·kg-1)>高寒草甸草原(98.73 g·kg-1)>高寒草原( 83.54 g·kg-1),微生物量碳含量依次为高寒草甸草原(181.70 mg·kg-1)>高寒草甸(146.37 mg· kg-1)>高寒草原( 43.06 mg· kg-1).围栏封育后,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 11.37%、3.26%和2.21%;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长2.89%和12.04%,而高寒草原降低40.36%.(2)从围栏内外土壤剖面来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依次降低,微生物熵也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3)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速效钾、全磷含量达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速效磷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速效氮含量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意大利108"生菜为试材,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尿素与镁肥配施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尿素与镁肥配合施用能明显增加生菜产量、维生素C、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随着尿素用量增加,生菜硝酸盐含量、氮、磷、钾的吸收量明显增加,而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钙和镁吸收量下降。施用镁肥后生菜对硝酸盐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吸收量明显增加。氮、镁相互作用对生菜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氮、磷、钙、镁营养吸收量以及有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氮素供给对黑土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了葡萄糖及不同数量的NH4+施入对土壤中三种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动态的影响,同时利用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探讨了微生物在养分固持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土壤氨基糖数量受到外加碳源和养分的显著影响,且其变化各有特征。胞壁酸受养分影响最为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并平衡碳氮元素的供给与需求;氨基葡萄糖稳定性高于胞壁酸,但在碳源极度缺乏时也可分解;养分状况对氨基半乳糖的影响并不显著。碳源是促进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的关键因子,在活性碳源存在下,相对丰富的氮素供给有利于细菌的快速生长,而碳源相对充足时则有利于真菌的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近郊农田区域大气氮干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农田大气氮干湿沉降输入通量,于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用雨量器、降水降尘自动采样仪、Delta系统对太原市近郊东阳和阳曲两地氮干湿沉降进行为期2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东阳和阳曲氮湿沉降量中,NH_4~+-N分别为8.2,7.7 kg/hm~2,NO_3~--N分别为4.7,6.0 kg/hm~2,NH_4~+-N在两地湿沉降中占较大比例;此外,东阳NH_4~+-N湿沉降量是阳曲的1.06倍,而阳曲NO_3~--N湿沉降量是东阳的1.3倍。东阳气态活性氮NH_3和NO_2年均沉降量分别是11.4,3.2 kg/hm~2,依靠重力沉降颗粒物NH_4~+-N和NO_3~--N沉降量之和为2.9 kg/hm~2;阳曲5种大气活性氮NH_3、NO_2、HNO_3、颗粒态NH_4~+、颗粒态NO_3~-年均沉降量分别是6.1,2.9,3.3,2.1,1.4 kg/hm~2,年总沉降量是15.8 kg/hm~2,NH_3在2个农田区大气活性氮干沉降中占较大比例;东阳干沉降中气态NH_3浓度和沉降量是阳曲的1.9倍,阳曲气态HNO_3和NO_2沉降量之和占总干沉降量的40%。总之,东阳大气活性氮主要受农业源影响,阳曲氮沉降受交通运输源影响不可忽视,今后应注意太原市近郊工业及交通运输气体排放对该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选用不同药剂进行马铃薯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用虫情指数和块茎被害率评价防治效果,用增产率衡量保产效果。用虫情指数评价防治效果,3%克百威·敌百虫GR30 kg/hm~2和15%毒死蜱·辛硫磷30 kg/hm~2防治效果55%以上;用被害块茎率计算防治效果,3%克百威·敌百虫GR 30 kg/hm~2和15%毒死蜱·辛硫磷30 kg/hm~2防治效果48%以上;3%克百威·敌百虫GR30 kg/hm~2和15%毒死蜱·辛硫磷30 kg/hm~2增产6.3%~10.3%,是较为理想的地下害虫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明确煤粉尘的沉降特征及其对植物抗逆系统的影响,笔者通过室外定期收集降尘及室内植物生理指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孝义市梧桐镇某焦化厂储煤场周围下风向400 m范围的总降尘和煤粉尘的沉降规律,及其煤粉尘对该范围内所种植苗期玉米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距储煤场距离的增加,总降尘和煤粉尘的量显著减少,而苗期玉米叶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双氧化物岐化酶(SOD)、脱氢酶(CAT)、丙二醛(MDA)也均显著降低,尤其是SOD酶活性表现更为敏感。总之,煤粉尘的降落促进了玉米体内抗逆系统的防御能力,因而导致T-AOC、SOD、CAT抗氧化指标的增加,减少了对玉米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