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评价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的应用潜力,将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种衣剂混合后采用种子包衣法及喷洒法研究其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并测定了不同施药方法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4.2、8.3、12.5 g(a.i.)/kg种子与吡虫啉18.0 g(a.i.)/kg种子混合包衣处理,播种后35 d其根结抑制率和防效分别为41.0%~51.8%和47.4%~58.6%,土壤中2龄幼虫减退率为38.6%~40.4%,显著高于单施吡虫啉18.0 g(a.i.)/kg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后连续3次以氟吡菌酰胺250.2、375.3、500.4 g(a.i.)/hm2进行土壤喷洒,最后1次施药后7 d,其根结抑制率和防效分别为81.0%~89.9%和65.9%~74.3%,土壤中2龄幼虫减退率为65.4%~73.4%,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克百威1 800.0 g(a.i.)/hm2处理。氟吡菌酰胺各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千粒重和有效穗数,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50.0%~61.2%,保产效果显著。水稻播种后35 d采用氟吡菌酰胺对稻田进行1次喷洒,对水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产效果不明显。表明采用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混合包衣种子处理及在水稻苗期进行喷洒处理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防效显著,具有显著的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湖南省3县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诱测报试验,比较了性诱监测、田间赶蛾、测报灯诱测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性诱监测的诱虫量、峰期均好于灯诱,且性诱虫量动态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因此,在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中,性诱可一定程度上取代灯诱和田间赶蛾。但是,性诱电子测报系统的自动计数准确性不到50%,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3.
常德市黄瓜疫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疫病是常德市黄瓜病害之一,严重制约黄瓜产量。通过田间定点系统调查和气象分析,证明常德市黄瓜疫病的始发期为5月,伴随雨季的到来,黄瓜疫病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气温在22~26℃,伴随连续降雨,黄瓜疫病流行蔓延速度快,病情加重。疫病与日照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轮作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壮谷动力对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壮谷动力药后15天和30天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其他药剂,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72%和81.21%;壮谷动力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为74.35%;同时壮谷动力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产量为425.5 kg/667m2,比对照增产12.6%.且该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受地域和栽培品种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