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立足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视角,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两个维度及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构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变特征,并识别其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2000-2020年,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波动上升态势,整体处于较低和中等恢复力阶段。其中,社会系统恢复力呈“下降—上升”态势,处于较低和中等恢复力阶段;经济系统恢复力亦呈“下降—上升”态势,处于中等恢复力阶段;生态系统恢复力呈“上升—下降”态势,处于较低恢复力阶段。2)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整体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空间变化不大。其中,社会系统恢复力高值区分布在市辖区和资源型城市,空间变化显著;经济系统恢复力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变化县区主要集中在西部,中东部县区基本不变;生态系统恢复力高值区分布在祁连山沿线,变化县区分布在西部,不变县区分布于中东部。3)区域内部各研究单元恢复力障碍因子差异性显著。城市供水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是制约河西地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