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秸秆还田等耕作栽培措施的推广,中国小麦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对小麦的高产、稳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由于缺乏免疫及高抗病性小麦品种,生产中对纹枯病一直采用播期拌种及春季喷雾相结合的化学防治方法。文章总结了当前中国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现状及主要病原;评述了三唑类药剂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介绍了生产中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及机理,分析了三唑类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同时阐述了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及其他种类药剂在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指出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是将生防菌剂同化学药剂相结合,实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克隆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畜牧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3.
甘蔗白条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我国多个蔗区均有报道,严重威胁我国甘蔗生产.本研究对采自广西蔗区不同品种(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保存,并选取其中40份白条黄单胞菌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接种试验,评价其致病性.根据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等管家基因和Ⅳ型分泌系统virB基因的序列差异和进化树分析,将40个菌株分为...  相似文献   
4.
观光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形式,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联姻的产物,是农民和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桂林观光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起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从认识观光农业的概念出发,认真分析了桂林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关键问题,提出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使用氮肥,维持稻田生态健康发展,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4种氮肥管理模式: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氮肥优化管理1(OPT1)、氮肥优化管理2(OPT2)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PT1处理较CK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而FP、OPT2处理均较CK降低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OPT1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最高,为42.11 nmol·g-1,OPT2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为40.16 nmol·g-1,均高于CK的34.19 nmol·g-1,而FP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为34.16 nmol·g-1,低于CK。OP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复杂,F/B值最高。综合各项指标,OPT1处理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发展休闲农业对于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产业转型与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区域(简称广西北部区域)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产业相对发达,旅游产业市场广阔,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内在优势。近年来,广西北部区域休闲农业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休闲农业发展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基于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北部区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区域是环境友好型区域。新常态下,在广西北部区域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广西北部区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营发展中的品牌意识淡薄;二是经营实体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三是布局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营销;四是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完善;五是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显著。进而提出促进广西北部区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强化政府指导并提供政策支持;二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三是精心策划促销活动,做好旅游促销工作;四是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服务...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稻田沼灌的均匀性,选取了连续沼灌3 a的稻田中离沼灌入口不同位置的土壤,分析其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沼灌口附近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距离沼灌口较远位置处,但其微生物量更低,说明稻田沼灌存在不均匀性。因此,长期应用管道设施在稻田中灌溉沼液时,需考虑沼液在田块中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汉族献血人群Kidd血型系统的分布和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尿素溶血试验,对北京地区15 984名汉族献血者进行Jk(a-b-)表型筛查。尿素溶血试验阳性标本用血清学方法确认,PCR-SSP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筛选出1例未溶血标本,血清学试验确认为Jk(a-b-)表型,基因分型为Jkb/Jkb。结论 北京汉族献血者人群中有Jk(a-b-)表型存在,稀有血型筛选对解决临床稀有血型患者紧急用血、完善稀有血型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列  李美霖 《现代园艺》2023,(17):168-169+172
虚拟现实技术与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景观空间环境的分析能力,提升学生深度自学能力,而且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难理解”“难实现”的问题。通过阐述园林设计类课程内容,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关系,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园林设计类课程融合策略,包括虚拟现实技术整合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实现全面革新;构建园林景观主题漫游动态虚拟场景;课程资源共享,构建教学平台和数据库;打造虚拟化立体空间,促进教师与企业合作等,以期为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甘蔗白条病是影响甘蔗产业的一种重要细菌检疫性病害,选择抗病品种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了解甘蔗基因型的白条病抗性,规范抗性评价方法,为甘蔗白条病抗病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46号分离得到的黄单胞菌株JG43菌株为接种病原,采用截头法人工接种于70个不同基因型的甘蔗上。通过蘸有细菌悬浮液(108 CFU/mL)的剪刀剪切甘蔗生长点上方,并用棉花吸取500 μL细菌悬浮液置于斜切面上。分别于接种后14、28、42、56和70 d,对每个甘蔗基因型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incidence,IC)。根据甘蔗白条病严重度评判标准计算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和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AUDPC)。利用SPSS 25.0软件分别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其中,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和类型Ⅲ的平方和模型进行方差分析,以IC、DI和AUDPC作为因变量,基因型、区组及接种后时间为固定因子。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Z-score)处理后,通过KOM和Bartlett球体检验法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DPS 9.50软件的WPGMA法,计算欧几里得距离(Euclidean metric)进行聚类分析。以聚类分析结果中的不同抗性等级作为分组变量,AUDPC、IC和DI作为自变量,根据Fisher准则进行判别分析,计算分类准确率。【结果】接种14 d,部分基因型叶片开始发病,出现1—2条铅笔状条纹;接种28 d,条纹数增多且逐步向边缘扩展;接种42 d,叶片黄化或白化症状从边缘逐步向叶脉扩展;接种56 d,叶片向内卷曲枯死;接种70 d时,发病严重的甘蔗整株枯萎死亡。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genotype,Gen)、接种后持续时间(days post-inoculation,Dpi)及其互作(Gen×Dpi)对IC、DI和AUDPC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总方差的42%归因于接种后时间效应,表明不同接种时间甘蔗基因型的抗性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接种56 d,病害的发生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这一时期的病害数据经平均值多重比较后能较好地进行甘蔗基因型间的抗性划分。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将70个基因型分为5个不同抗病等级,包括高抗基因型15份、抗病基因型14份、中抗基因型15份、感病基因型11份、高感基因型15份。【结论】通过截头法人工接种进行甘蔗抗白条病鉴定时,以接种56 d基因型的IC、DI和AUDPC作为抗性鉴定评价指标,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判别分析,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筛选出中蔗9号、中蔗4号、中蔗2号、GUC19、GUC8、云瑞03-103、云瑞05-649、云瑞05-182、云瑞05-367、云瑞89-159、福农11-601、福农09-4059、桂糖02-467、桂糖08-297、新台糖22号等15个高抗品种,可进一步用于甘蔗抗白条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