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实施的重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对区域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产生重要影响。以洛河流域(陕北黄土高原部分)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结合流域降雨、土壤类型、DEM、植被覆盖等数据,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洛河流域2000—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2005年;(2)洛河流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植被NDVI平均值增大,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值增加幅度高于耕地未变化区域,表明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增加对耕地区域总体植被NDVI值增加贡献较大;(3)降雨侵蚀力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影响。受降雨侵蚀力增大影响,2000—2010年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增加趋势;不考虑降雨侵蚀力变化情况下,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减少趋势,反映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免疫相关FK506结合蛋白(FK506 binding protein,FKBP)的功能,了解FKBP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侵染东亚飞蝗的影响,分离克隆获得FKBP46基因及其纯化蛋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FKBP46基因在东亚飞蝗成虫不同组织以及不同虫态中肠内的表达量,通过饵剂饲喂方法测定FKBP46蛋白对金龟子绿僵菌致病力及对东亚飞蝗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和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东亚飞蝗FKBP46基因全长为1200 bp,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5 kD。FKBP46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脂肪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体壁中表达量的1.77倍;FKBP46基因在卵期和成虫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分别为1龄蝗蝻期表达量的4.88倍和6.84倍。FKBP46蛋白与金龟子绿僵菌混合饲喂东亚飞蝗,第10天的累计死亡率为85.56%,显著高于金龟子绿僵菌单独处理,而东亚飞蝗体内的保护酶POD、SOD、PO和解毒酶AchE活性均较金龟子绿僵菌单独处理显著降低。表明FKBP46基因能够抑制东亚飞蝗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相关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促进金龟子绿僵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3.
作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园艺产业不仅可以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而且对于缩小城乡差异、提高当地经济效益也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及园艺技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指出了促进园艺果树长远发展的建议,希望对相关工作领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根据榛子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论述了天然榛子林的培育、经营以及榛子林的后期林间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尼梯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梯田土壤肥力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土壤肥力对哈尼梯田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哈尼梯田典型区域内的水田、旱地、设施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种植作物分别为水稻、玉米和柑橘、葡萄和辣椒),通过采样区域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和旱地玉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设施栽培(葡萄、辣椒)土壤水稳团聚体稳定性最低(P<0.05)。(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肥力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水田改为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增加,土壤pH下降(P<0.05);而水田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P<0.05)。(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整体上,除磷酸酶外,旱地、设施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旱地玉米的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水田(P<0.05)。(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20 cm)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高于深层土壤(20~40 cm)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旱地和设施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低于水田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P<0.05)。(5)土壤蔗糖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和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酶、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显著负相关,蔗糖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微生物量氮含量正相关。在哈尼梯田中,水田改为旱地、设施大棚后,土壤中根区微环境、植株凋落物等刺激土壤物理肥力中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供给不同,人为耕作、灌溉、施肥促使旱地(旱地玉米、旱地柑橘)化学肥力中氮磷钾含量升高,但设施大棚(设施辣椒、设施葡萄)土壤化学肥力氮磷钾含量降低;同时旱地及设施大棚生物肥力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水田。改变哈尼梯田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传统稻作模式土壤肥力降低,破坏梯田养分的运移和  相似文献   
6.
利用4株环境有益菌的固体菌剂,在根结线虫危害严重,连作西瓜7年的日光玻璃温室进行土壤微生态修复以抑制瓜类根结线虫实验。实验材料为嫁接西瓜用的南瓜品种(16CN16),菌剂为自制的、由从环境中筛选出有益菌组成,并且符合国家菌剂标准的固体菌剂(T1~T4)。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南瓜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对南瓜植株有很好的促长与提高产量的作用。其中,效果最好的T3和T4,即Y1+Y8、Y1菌株的固体菌剂,使南瓜根系上根结数比对照减少70%~80%,土壤中线虫数量比对照减少90%。当T3和T4菌剂中环境有益菌的发酵液直接作用于2日龄根结线虫24小时,使根结线虫的死亡率达100%。由此可见,T3和T4的环境有益菌微生物固体菌剂能很好地改善瓜类种植环境,修复土壤微生态系统,促进南瓜生长,有望进一步在保护地栽培瓜果、蔬菜生产上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自兴起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传入我国也有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及人们需求的提高,休闲农业存在的类型也几经变化。通过对休闲农业发展趋势、类型等分析,探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以农业嘉年华为代表的新型休闲农业形式的优势及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以冷鲜草鱼鱼腩为研究对象,探究减菌剂和保鲜剂分别以浸泡、喷淋及雾化等3种作用方式对分割加工过程中冷鲜草鱼鱼腩微生物的影响;同时,通过微生物数量、感官评分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简称TVB-N)含量的变化来反映不同加工工艺对鲜草鱼鱼腩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处理为减菌剂及保鲜剂作用于冷鲜草鱼鱼腩的最佳处理方式;整鱼片先后经减菌剂和保鲜剂浸泡后再进行分切的加工工艺更能使微生物数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保持较低水平,有效维持冷鲜草鱼鱼腩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黑棘鲷群体线粒体16S r RNA基因序列。[方法]运用黑棘鲷线粒体16Sr RNA基因片段,对来自我国沿海的10个野生黑棘鲷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10个群体的80个个体中,碱基A、C、G、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2%、22.7%、21.5%,一共定义了9种单倍型,共发现16个多态位点,得出9种单倍型,遗传距离为0.000 0~0.006 3,10个黑棘鲷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393,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3 19,说明10个群体表现出了较低的Hd和较低的Pi,其中厦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大,这与厦门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有关。AMOVA模块和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来自10个群体黑棘鲷间遗传分化不显著,说明来自南北方的黑棘鲷属于同一个管理单元,分子中性进化检验显示舟山群体显著偏离中性进化。[结论]该研究可为鲷科鱼类的进化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世界上蜱类3科18属899种,中国有2科10属117种,新疆至少有2科10属45种,占全国蜱种类的1/3之多,分布也极其广泛。蜱直接危害和传播多种病原,且一些病原可经卵垂直传播,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图兰扇头蜱是新疆南部荒漠及半荒漠地区常见种和优势种。确定新疆南部图兰扇头蜱及其卵是否携带立克次体,对该蜱及其传播立克次体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南部阿拉尔市某羊场收集的饱血雌性扇头蜱,置于一定湿度和一定温度的环境中产卵,随机取5个独立的卵样品及其对应的5只雌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蜱及其卵分别处理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蜱12S r RNA基因和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利用BLAST在线平台和多个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只雌蜱12S r RNA基因PCR扩增全部阳性,测序获得的4段蜱12S r 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Blast分析与Gen Bank数据库中图兰扇头蜱12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且高相似性前五基因序列均为图兰扇头蜱,其中包括来自新疆绵羊的图兰扇头蜱;本研究蜱12S r RNA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MG744514,与来自于Gen Bank数据库图兰扇头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边缘革蜱、草原革蜱、长角血蜱、小亚璃眼蜱、亚洲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全沟硬蜱及外围群尘螨的22个12S r R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显示,研究所获得的蜱12S r RNA基因序列与图兰扇头蜱进化关系最近,聚在同一个小分支;确定了该扇头蜱为图兰扇头蜱。5只产卵后的雌蜱和相应蜱所产的全部卵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PCR扩增,有1只蜱和其产的卵样品阳性,蜱携带率为20%;雌蜱及其卵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Blast分析与Gen Bank数据库中Rickettsia raoultii 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且高相似性前五基因序列为4个Rickettsia raoultii和1个Rickettsia sp.,其中包括来自新疆2011年的亚洲璃眼蜱和草原革蜱的立克次体;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MG744513,与来自于Gen Bank数据库的37个24种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显示,研究获得的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与Rickettsia raoultii进化关系最近,聚在同一个小分支,与其他15种立克次体同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确定了本研究图兰扇头蜱及其卵均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raoultii。【结论】首次发现图兰扇头蜱及其卵携带R.raoult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